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气养血汤

补气养血汤

伤科补要》卷三:补气养血汤

药方名称补气养血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耆肉桂

功能主治气血兼补。主跌打损伤,营卫不足者。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回春》卷六:补气养血汤

药方名称补气养血汤

处方人参黄耆(蜜炒)、当归白术(去芦)、白芍药(酒炒)、艾叶、炙甘草阿胶(炒)、川芎青皮(去瓤)、香附(炒)、砂仁各等分。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妇人小产气虚,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回春》卷六

《中医原着选读》引关幼波方(见《古今名方》):补气养血汤

药方名称补气养血汤

处方黄耆15g,首乌15g,白芍15g,川续断15g,当归12g,丹参12g,黄精12g,生地12g,五味子12g,生甘草9g。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柔肝。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转氨酶长期不降,舌质红者,加土茯苓15g、大枣10枚,或土贝母15g;舌质淡者,加白芷9g;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长期不正常者,每日加服河车大造丸1丸;血浆蛋白倒置者,加龟版鳖甲各12g;肝肿大,加延胡索、草河车、泽兰各9g;脾肿大,加生牡蛎15g、地龙9g;食欲不振,加山楂白术各9g;牙出血,加小蓟血余炭各12g。

摘录《中医原着选读》引关幼波方(见《古今名方》)

《揣摩有得集》:补气养血汤

药方名称补气养血汤

处方黄耆3钱,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土炒),归身1钱半(土炒),白芍1钱(炒),枣仁1钱半(炒),冬虫草1钱,附子片5分,上元桂5分(去皮,研),蔻米5分(研),炮姜5分,法夏1钱,橘红5分,降香3分,炙草8分。

功能主治小儿气虚血瘀之慢惊、急惊。

用法用量核桃1个(带皮打碎)为引。

摘录《揣摩有得集》

猜你喜欢

  • 虎犀丹

    药方名称虎犀丹处方虎睛1对(微炒),犀角8钱,羚羊角8钱,麦门冬5钱(去心),生地1两(酒洗),胆星2两,黄连(姜汁炒)1两,山栀仁(姜汁炒)2两,贝母1两,远志(甘草汁浸,去骨)1两5钱,石菖蒲1两

  • 化毒内托散

    药方名称化毒内托散处方乳香、知母、白及、贝母、半夏、穿山甲、金银花、皂角刺、天花粉。功能主治化毒。主恶疮疔肿。用法用量上用无灰酒1碗,煎半碗,去滓温服;将滓捣烂,用秋老芙蓉叶细末1两,以蜜水润涂患处。

  • 草蔻汤

    药方名称草蔻汤处方泽泻1钱,木香3分,神曲4分,半夏(制)5分,枳实(麸炒)5分,草豆蔻5分,黄耆5分,益智仁5分,甘草(炙)5分,青皮6分,陈皮6分,川归7分,茯苓7分。功能主治脐腹虚寒疼痛。用法用

  • 清镇汤

    药方名称清镇汤处方茯神枣仁远志菖蒲石莲当归生地 贝母麦冬柏子仁功能主治治劳心过度,心悸怔忡。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 加味调中益气汤

    《医学正传》卷四引东垣方:加味调中益气汤药方名称加味调中益气汤处方陈皮黄柏(酒炒)各0.9克升麻(去粗皮)柴胡(去芦)各1.2克人参甘草(炙)苍术各18克(米泔浸)黄耆3克川芎1.8克蔓荆子0.9克(

  • 接骨草散

    药方名称接骨草散处方接骨草2两,紫葛根1两(锉),石斛1两(去根、锉),巴戟1两,丁香1两,续断1两,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从高坠损,骨折筋伤。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以温酒调

  • 芙蓉菊花膏

    药方名称芙蓉菊花膏处方赤小豆芙蓉叶香附白及菊花叶各120克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上药研细,每用药末30克,加麝香0.3克。米醋调涂,或鸡子清调亦可。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 补气汤

    《瑞竹堂经验方》卷一:补气汤药方名称补气汤处方黄耆90克(去芦,蜜水炙)人参甘草(炙)各15克麦门冬30克(汤浸,去心)苦桔梗(去芦,炒)3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肺气虚弱,脉浮而软,怔忡无力,少

  • 防苓汤

    药方名称防苓汤处方土茯苓4两,茯苓2两,防己2两,防风2两,木瓜1两,黄耆1两,当归1两,羊蹄(后蹄,以疮之左右分用),蕺菜100丛(连根用)。功能主治臁疮及牛轭疮。用法用量煮羊蹄、蕺菜,滤汤煎药,去

  • 骨仙片

    药方名称骨仙片处方骨碎补10.2%,广防己10.2%,熟地黄21.7%,黑豆13.5%,金樱子13.5%。制法制成片剂。功能主治填精益髓,壮腰健肾,强壮筋骨,舒筋活络,养血止痛。主骨质增生症,及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