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芥四物汤

荆芥四物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荆芥四物汤

药方名称荆芥四物汤

处方生地5钱,荆芥1钱半(炒黑),白芍1钱半(炒),当归3钱(醋炒),条芩1钱半(炒黑),川芎1钱,香附1钱半(童便制),地榆2钱(炒黑)。

功能主治风热伤于冲任经气,洋溢不能摄血,而血不归经,故经漏不止,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方中生地滋阴凉血,当归养血归经,川芎入血海以升阳,白芍敛营阴以止血,条芩清在里风热,荆芥散血中风邪,香附调气解郁,地榆凉血涩血。水煎温服,使风热外解,则经气清和而血无妄行之患,何经漏之不止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古今医鉴》卷十一:荆芥四物汤

药方名称荆芥四物汤

处方荆芥、条芩、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香附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崩漏初起,不问虚实。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如不止,加防风升麻蒲黄(炒)、白术

各家论述《济阳纲目》:血藏于肝,肝气不升则热迫于下,故血不能藏而崩也。荆芥升肝气,香附理肝气,条芩除内热,四物生地、芍药养血凉血,故皆取效。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猜你喜欢

  • 黑圣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黑圣散药方名称黑圣散处方当归川芎茯苓地榆槐花(焙)败棕艾叶(烧存性)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痔瘘及诸下血。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陈米饮调下。摘录《仁斋直

  • 长春绿袍散

    药方名称长春绿袍散处方金丝矾1两5钱,绿矾1两5钱,川芎1两5钱,胆矾(一方用信)1两5钱,细辛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诃子肉1两5钱,川百药煎1两5钱,没石子1两5钱,酸石榴皮1两5钱,五倍子1两

  • 桃花面

    药方名称桃花面处方新桃叶75克(干者120克捣末)白面250克功能主治治大便燥结不通,腹内胀痛。用法用量上二味,水和匀,薄切,如常食煮熟。空腹时淡食之。至午时腹中鸣,当下恶物。注意服药后三五日内,忌食

  • 大龙丹

    药方名称大龙丹处方百草霜不拘多少(罗过,更研极细)。制法上为细末,用头醋作面糊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产后血刺、血晕、血迷,败血上冲,不省人事,儿枕痛,小腹硬痛,一切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每

  • 茴香枳壳丸

    药方名称茴香枳壳丸处方枳壳(麸炒,去白)、茴香(微炒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满下虚,腹胁胀满,气不宜通。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或米饮汤送下亦

  • 六物胡粉膏

    药方名称六物胡粉膏处方干商陆30克 干枸杞白皮15克干姜15克滑石30克甘草15克 胡粉30克制法上研为末。功能主治治腋下及手足心、阴下、股里恒如汗湿,其气甚臭者。用法用量以苦酒涂腋下,微汗出,易衣复

  • 复方地锦片

    药方名称复方地锦片处方地锦草166两4钱,辣蓼166两4钱,车前草54两4钱。制法取地锦草、辣蓼各33两,车前草11两,共为细粉。取地锦草等3味下余药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并浓缩为稠膏约77两,取地

  • 加味防风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大风、毛脱落、肌肤拆裂。用法用量水煎,早、晚各1服。注意忌房事、盐、酱、荤腥、生冷油腻之物。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三

  • 大桂枝丸

    药方名称大桂枝丸处方桂心2两半,附子(炮,去皮)2两半,芍药7分,当归1两半,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半,人参1两,干姜2分,前胡2分,特生礜石1分(炼)。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独活煮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独活煮散药方名称独活煮散处方独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3分,赤芍药(炒)半两,芎?3分,秦艽(去苗土)3分,桂(去粗皮)3分,生干地黄(焙)3分,黑豆2合。制法上(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