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茅根饮子

茅根饮子

《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茅根饮子

药方名称茅根饮子

处方茅根1升,茯苓3两,人参2两,干地黄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胞络中虚热,时小便如血色。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5-6服,1日食尽。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

《圣惠》卷五十八:茅根饮子

药方名称茅根饮子

处方白茅根2两,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2两,木通2两(锉),葵子1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小便赤色,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十一:茅根饮子

药方名称茅根饮子

处方茅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桑根白皮2两,竹茹1两,刺蓟1两半,紫菀2两(洗去苗土)。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热,因嗽吐血或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猜你喜欢

  • 解肌麻黄散

    药方名称解肌麻黄散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传,或呕或嗽。用法

  • 葶苈方

    药方名称葶苈方处方葶苈子1两(纸衬熬令黑),知母1两,贝母1两。制法上为末,以枣肉半两,沙糖1两,入药中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新绵裹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2-3丸。摘录《

  • 椒仁丸

    《全生指迷方》卷三:椒仁丸药方名称椒仁丸别名治血分椒仁丸处方五灵脂半两,吴茱萸(炒)半两,延胡索(炒)半两,芫花(醋浸1宿,炒)1分,续随子(去皮,研)半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牵牛(炒熟)半两,

  • 还光散

    药方名称还光散处方菊花(炒)、羌活、防风、蝉蜕(去足翅)、蒺藜(炒)、川芎、当归、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暴生赤白翳膜。用法用量食后茶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 从龙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从龙汤药方名称从龙汤处方龙骨(不用煅,捣)30克牡蛎(不用煅,捣)30克 生杭芍15克 清半夏12克 苏子(炒,捣)12克牛蒡子(炒,捣)9克功能主治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

  • 葱号散

    药方名称葱号散别名葱乳汤处方人乳4合,葱白1寸。功能主治小儿初生不小便,脐腹肿胀,不饮乳者。用法用量葱乳汤(《准绳·幼科》卷一)。本方方名,《卫生鸿宝》引作“葱白汤”。《袖珍小儿》本方用法:同捣如泥,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药方名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别名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泄火汤、升阳降火汤处方柴胡1两5钱,甘草(炙)1两,黄耆1两,苍术(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晒干,锉碎,炒)1两,羌活1两,升麻8钱,人参7钱,黄芩7钱

  • 独活当归汤

    药方名称独活当归汤别名当归独活汤处方独活8两,当归4两。功能主治产后中柔风,举体疼痛,自汗出。用法用量当归独活汤(《医略六书》卷三十)。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血虚亏乏,风邪袭入经中,营血不能灌溉,

  • 枯药

    方出《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枯药药方名称枯药处方赤脚蜈蚣1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乳香2钱,没药2钱,麝香5分,粉霜5分,人指甲5钱。制法上除麝香另研,余俱用泥裹煨干为末。功

  • 寿星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寿星丸药方名称寿星丸别名琥珀丸(《普济方》卷一O一)。处方天南星500克(先用炭火放地坑中烧通红,去炭。以酒3.3升倾坑内,候渗酒尽,下南星在坑内,以盆复坑,周围用火拥定,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