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内消散

红内消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用龟尿调,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

《直指》卷二十二: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何首乌半两,远志3钱(水浸,取肉,蘸姜汁焙),赤茯苓3钱,川芎3钱,北梗3钱,苦参3钱,赤小豆3钱,赤芍药3钱,蔓荆子3钱,威灵仙3钱,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内蕴热,外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麦门冬14粒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医学入门》卷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5钱,当归5钱,茄片5钱(或茄蒂),甘草5钱,羌活5钱,黄芩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丹毒,毒气入里,腹胀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地黄煎汤调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咽喉脉证通论》: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蜈蚣(去头足,切断,同米炒,以米黑为度)、乳香(去油尽)、血竭(另研)、雄黄、象贝母、穿山甲(炒)、没药(去油尽)、辰砂(水飞净)各等分,麝香(拣去毛皮,干研)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一切诸证,并无名肿毒,已溃未溃,均可使用。

用法用量每服7分,小儿减半,和煎药同服;酒下亦可。

摘录咽喉脉证通论

猜你喜欢

  • 济阴保元汤

    药方名称济阴保元汤处方滇珍参3钱,苡米仁4钱(拌水蒸透,咀片,再入姜,加米仁汁蒸,晒干),怀生地1两(砂仁、酒、姜3味拌蒸,九晒,收,再以瓦焙为炭),当归4钱,白芍3钱(酒炒),川芎2钱(去净油,米泔

  • 观音救命散

    药方名称观音救命散处方木香1钱,川连1两。制法以水3碗,煮干,去川连,只以木香干焙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热泻。用法用量分3服,或2服,量儿大小与之,加灯草数茎,各长4寸,枣子1枚,乳食前煎汤调下。摘录《普

  • 扶脾丸

    药方名称扶脾丸处方干生姜肉桂各1.5克干姜藿香红豆各3克白术茯苓橘皮半夏诃子皮 炙甘草乌梅肉各6克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涩肠止泻。治脾

  • 解凡散

    药方名称解凡散处方生蟹足半两,白蔹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头骨连囟开作缝者。用法用量以乳汁和,敷囟上。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三

  • 接真丹

    药方名称接真丹处方黑附子2两,干姜2两,鹿茸2两(去毛,酒煮,片切焙干),硫黄1两(别研),补骨脂1两,官桂1两,茴香1两,金铃子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益气补血

  • 透骨搜风散

    药方名称透骨搜风散处方透骨草(白花者,阴干)羌活独活紫葡萄生芝麻 白糖 六安茶 小黑豆 核桃肉 槐子生姜各4.5克 红枣3枚功能主治治杨梅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露一宿,空腹

  • 黄芩利膈丸

    《兰室秘藏》卷下:黄芩利膈丸药方名称黄芩利膈丸处方生黄芩炒黄芩各30克半夏黄连泽泻各15克 南星枳壳陈皮各9克白术6克白矾1.5克制法上药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治热痰内蕴,

  • 安胎膏

    药方名称安胎膏处方老母鸡1只(缉死,勿经水,拔尽毛,竹刀破击肠杂,入粳米、糯米半碗,银针穿线缝好,麻油4斤熬听用),生地4两,川芎(酒洗)2两,当归(酒洗)2两,杜仲(炒)2两,续断(炒)2两,白术2

  • 加味通经导滞汤

    药方名称加味通经导滞汤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乌药15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陈皮3克,枳壳9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瘀血停滞,气血运

  • 姜附散

    《魏氏家藏方》卷五:姜附散药方名称姜附散处方生附子7钱,生姜1斤,胡椒半两,丁香半两(研末,不见火)。制法用生姜1斤(肥者),取自然汁,同附子入砂器内,慢火煮,候附子化为糊,须不住用匙搅动,恐焦,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