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点眼膏

点眼膏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膏

药方名称点眼膏

处方白蜜12两(慢火熬,去沫,滤过),朱砂1分(细研),黄丹3分(细罗过),马牙消3分(细研),蕤仁1分(汤浸,去赤皮,研),黄连半两(去须,细锉),黄柏半两(细锉)。

制法上药与炼蜜搅令匀,入于青竹筒内,安于釜汤中煮,自早至夜,不得住火,水少别暖水更添,时时用槐杖子搅之,至来日早晨取之,以绵滤三两度取清者,用瓷瓶子盛之。

功能主治眼热毒所攻,肿涩痛。

用法用量铜箸点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古今医鉴》卷五引黄宾江方:点眼膏

药方名称点眼膏

别名点眼散

处方初胎粪(炙干)1钱,雄黄5分,黄连4分,片脑少许。

制法上为极细末,水调。

功能主治一切赤白痢,及噤口危急之症。

用法用量点眼散(《玉案》卷三)。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引黄宾江方

猜你喜欢

  • 定吐至神丹

    药方名称定吐至神丹处方附子1个,白术4两,肉桂1钱,干姜3钱,人参3两。功能主治大吐,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火热之物熨之少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和阳汤

    药方名称和阳汤处方石膏5钱,葛根2钱,白芍2钱,人参3钱,麻黄3分,柴胡1钱,甘草1钱,天花粉5分。功能主治冬月伤寒,6-7日后,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头疼目痛,寒热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

  •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药方名称导饮丸处方青皮陈皮京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

  • 赤小豆粥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粳米。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主用法用量煮粥服。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朱氏集验方》卷四: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炒

  • 手阳丹

    药方名称手阳丹处方憨葱5枝(捣如泥)陈蜂窝4~5个(烧存性,为末)制法上药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指甲青色,体冷,脉沉细而微。用法用量手心内握定,用手帕紧札,须臾汗出,以棉被覆盖

  • 白芷汤

    《古今医鉴》卷九:白芷汤药方名称白芷汤处方防风荆芥连翘白芷薄荷赤芍石膏制法上锉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下丬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九《保命集》卷中:白芷汤药方名称白芷汤

  • 八物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八物汤药方名称八物汤别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处方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 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

  • 变阳汤

    《辨证录》卷十三:变阳汤药方名称变阳汤处方人参、黄耆2两,金银花半斤(煎,汤代之),附子1钱,荆芥(炒黑)3钱,柴胡2钱,白芍1两,天花粉5钱,生甘草5钱。功能主治背痈。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如山重,

  • 葛花半夏汤

    药方名称葛花半夏汤处方党参(去芦,米炒)3钱,半夏(制)2钱,葛花2钱,白术(净)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炙草7分,生姜2片。功能主治好饮酒人噎膈。用法用量上水煎,加牛乳或羊乳半茶杯。冲药服

  • 芩连半夏竹茹汤

    药方名称芩连半夏竹茹汤处方黄芩6克黄连3克半夏6克竹茹9克 胆草3克枳壳6克旋复花4.5克功能主治清肝和胃,化痰降逆。治妊娠肝火犯胃,致患恶阻,口干而苦,烦热愦闷,夜寐不安,便秘溲黄,苔黄腻,脉滑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