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急痧至宝丹

急痧至宝丹

药方名称急痧至宝丹

处方蟾酥3钱(活蛤蟆,取下晒干,临用切片,烧酒化开),西黄3分(研),茅术4钱(土炒焦),丁香2钱(研细),朱砂1钱5分(水飞净),木香2钱(研细),雄黄3钱(水飞净),沉香2钱(研细),麝香1钱(拣净)。

制法上件药先期各为极细末,都拌匀,同蟾酥糯米粽尖5个,捣千余下,为丸,如椒子大,晒干,盛于瓷盖碗内;再用朱砂1钱5分,烧酒调涂碗内,盖好,摇一二千下,则光亮,收贮瓷瓶内。

功能主治止痛。主霍乱吐泻,腹痛昏瞶;及一切痧气、暑气、瘴气、途行触秽,中暑热,绞肠痧。

用法用量每服3丸,轻者1丸,重者5丸,泉水送下;或口内含化,津液咽下。

注意孕妇少服。服药后停烟、茶、酒、饭两时。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猜你喜欢

  • 牡蛎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牡蛎丸药方名称牡蛎丸处方牡蛎粉30克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当归22.5克(锉,微炒)芎藭22.5克续断22.5克鹿茸22.5克(去毛,涂酥,炙令微黄)干姜22.5克(

  • 新加翘荷汤

    药方名称新加翘荷汤处方连翘9克薄荷梗 蝉衣苦丁茶 栀皮绿豆衣射干各4.5克玄参9克桔梗1.5克 苦杏仁9克马勃3克功能主治辛散风热,降火解毒。治秋瘟证,燥夹伏热化火,咳嗽,耳鸣目赤,龈肿咽痛。用法用量

  • 加减葳蕤汤

    药方名称加减葳蕤汤处方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功能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

  • 粉霜丸

    《普济方》卷二—一:粉霜丸药方名称粉霜丸处方粉霜2钱,腻粉1钱,砒霜1钱。制法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赤白痢,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冷水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

  • 宝咳宁颗粒

    药方名称宝咳宁颗粒处方紫苏叶30g桑叶30g前胡60g浙贝母30g麻黄30g桔梗30g天南星(制)60g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黄芩60g青黛21g天花粉60g枳壳(麸炒)60g山楂(炒)45g

  • 柴半汤

    药方名称柴半汤处方柴胡、半夏、甘草、陈皮、黄芩、姜皮、薄荷。功能主治疟疾寒热不清。摘录《引经证医》

  • 人参藿香汤

    药方名称人参藿香汤处方藿香(去梗)、人参(切片),各六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二两半。炮制上捣为粗末,入人参令匀。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气弱,呕吐哕逆,饮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

  • 甲字提毒药捻

    药方名称甲字提毒药捻处方白血竭花4钱,京红粉1两,麝香5钱,朱砂1钱5分,冰片1钱5分,琥珀1钱,轻粉1两。制法制成药捻。功能主治化腐提毒生肌。主瘘管,窦道,痈疽溃后脓未净者。用法用量按需要长度剪成小

  • 芒消丸

    《医心方》卷二十引《承祖方》:芒消丸药方名称芒消丸处方芒消3两,大黄3两,杏仁3两。制法上各别捣治,先末大黄,芒消下从后,捣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积热呕吐。用法用量每服

  • 活络镇风丹

    药方名称活络镇风丹处方卷柏1两,木瓜1两,马钱子(炙)5钱,生地3钱,白芍3钱,当归3钱,川芎3钱,乌蛇(炙)5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5分。功能主治活络镇痛,强筋健骨。主筋痿软,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