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宽中丸

宽中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晒干)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宽中。治饮食过多,停滞不化,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三因》卷十六: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炮)、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姜汤送下;头疼甚,调救生散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六

《鸡峰》卷十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别名指迷宽中丸

处方橘皮4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调,冷气客于中,壅遏不通而为胀满者。

用法用量指迷宽中丸(《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简易》)。

摘录《鸡峰》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乌头(炮裂,去皮肤)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半两,高良姜半两,甘遂(麸炒)半两,大黄半两,栀子仁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49粒。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小绿豆大。

功能主治逐积滞,化宿食,和胸膈。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3日,炒干)2两,乌药(去粗皮)2两,香附子(火燎去毛)2两,三棱(醋煮,切,焙干)1两,广荗(煨)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干姜(炮)1两,良姜(炒)1两,小茴香(炒)1两,神曲(炒)1两,麦芽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暖胃调脾,消克饮食,补益虚损。主五劳七伤,下元虚冷,脚膝无力,腰滞腿疼,筋骨软弱,心胸胀满,呕逆恶心,恶闻食气;七症八瘕,五积六聚,痃癖气块,胁助疼痛,脐腹胀满,面黄肌瘦,身体倦怠,脾胃不和,不思饮食;风湿气痹,霍乱转筋,上吐下泻,气逆冲心,翻胃吐食,多年气痢,小肠疝气;妇人月事不行,脐腹疼痛,一切沉滞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

普济方》卷一八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木香5钱,三棱1两,莪术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桔梗1两,缩砂仁1两,人参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胸进食,消痞化积。主一切气疾,诸般停滞,肚腹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米汤、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香附4两,陈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枳实2两,三棱2两,莪术2两,神曲1两,麦芽1两,糖球子1两,牵牛(头末)12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

功能主治肚内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食远白汤吞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

普济方》卷二十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大腹子(炮,去皮脐)、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

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枳壳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诸般气痛。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

普济方》卷二○四引《卫生家宝》: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仁(炒)半两,青皮(去白)半两,沉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香附子半两,胡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胸膈,化冷物。主十膈五噎,滞满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紫苏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引《卫生家宝》

御药院方》卷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槟榔(面裹煨熟)2两,木香2两,半夏2两(生姜制),陈橘皮半两,青橘皮半两,京三棱7钱半,牵牛4两(微炒,取头末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不升降,痰涎郁塞,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方中槟榔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猜你喜欢

  • 黄耆当归人参汤

    药方名称黄耆当归人参汤处方黄连1分,生地黄3分,炒神曲5分,橘皮5分,桂枝5分,草豆蔻仁6分,黄耆1钱,人参1钱,麻黄(不去节)1钱,当归身1钱5分,杏仁5个(另研如泥)。功能主治安心定志,镇坠其惊,

  • 滑肤散

    药方名称滑肤散处方鹿黎(苇芦亦可)、剪草、赤廷脂(硫黄赤色)、荆芥、蛇床、黄柏皮、白芷、枯矾、轻粉(少许)。功能主治一切臀腿手足湿烂疮。用法用量洗净,桐油调傅之。摘录《普济方》卷三○○引《危氏方》

  • 阿魏积块丸

    药方名称阿魏积块丸处方三棱、莪术、雄黄、蜈蚣、自然铜、蛇含石、木香、铁华粉、辰砂、沉香、冰片、芦荟、阿魏、天竺黄、全蝎。制法上为末,入猪胆汁,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虫积腹痛,多嗜肥甘,唇红,脉滑。用法用量

  • 理中化毒汤

    药方名称理中化毒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干姜。功能主治痘疮成浆之时,泄,所出之物清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片玉痘疹》卷九

  • 麋角既济丸

    药方名称麋角既济丸处方麋角1具(净水浸三日,刮去粗皮,镑为屑,盛在瓮瓶内,以牛乳浸一日,乳耗更添,直候不耗;于角屑上乳深二指以来,用大麦,只看瓶器大小,临时安顿甑内,约厚10厘米,上置瓶,更用大麦周延

  • 雄黄圣饼子

    药方名称雄黄圣饼子处方雄黄15克巴豆100枚(去油、心,膜)白面300克(炒,筛二次)制法上三味,除白面外,余药同研细末,再与面和匀,用新汲水搅和作饼,如手大,以浆水再煮至浮于水上,漉出,看硬软,捣作

  • 犀角圆

    药方名称犀角圆处方黄连(去须)、犀角(镑),各十两。人参(去芦)二十两。大黄八十两。黑牵牛一百二十两(炒.别捣取粉六十两)。炮制上与牵牛粉合和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三焦邪热,疏一切风

  • 佛宝丹

    药方名称佛宝丹别名赛珍散处方佛头石青5分,人中白1钱(煨),龙骨3分(煅),珍珠3分(包豆腐内煮),牛黄3分,黄鱼牙3钱(煅),珊瑚2分,朱砂3分,人中黄3分,芦荟3分(煅),儿茶3分(煅),硼砂3分

  • 荆防地黄汤

    药方名称荆防地黄汤处方荆芥1钱,熟地4钱,山药2钱,丹皮1钱,防风1钱,云苓1钱,山萸1钱,生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血散毒。主小儿痘疮初起,血虚不易灌浆者。用法用量加生姜2大片为引,并加黄酒冲服3-4剂

  • 加味观音散

    药方名称加味观音散处方白扁豆(微炒),石莲肉(炒,去心)1分,人参(焙,去芦)1分,白茯苓1钱半(去皮),神曲2钱(炒),甘草(炙)1钱,香白栀1钱,绵黄耆(捶碎,用蜜水拌炙)1钱,木香(炒)1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