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腹皮散

大腹皮散

《圣惠》卷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白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和气,益脾胃。主伤寒后,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七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泽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气壅攻腰,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史载之方》卷上: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橘皮1两,青橘皮1分,大芎1分,五味子1分,芍药1分,香白芷1分,甘草1分,大腹皮半两,草豆蔻半两,木香4铢,槟榔4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湿之胜,大腑反秘。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8分,和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史载之方》卷上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高良姜1两,芍药1两,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中寒发痛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饮酒,生姜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济生》卷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两,紫苏子(微炒)1两,槟榔1两,荆芥穗1两,乌药1两,橘红1两,紫苏叶1两,萝卜子(炒)半两,沉香(不见火)1两半,桑白皮(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干宣木瓜(去瓤)2两半。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圣惠》卷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柴胡3分(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肺壅气喘,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症因脉治》卷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青皮陈皮槟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功能主治风寒身肿。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圣惠》卷七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前胡3分(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鸡苏茎叶3分,木香半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白术3分,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半两,续断半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月伤寒,胃中有冷,心中欲呕,胸膈烦闷,不思饮食,时有虚热;或小便如淋,脐下急满;或头项强痛,有时胎上迫心,心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一: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两胁胀满,上冲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五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桑根白皮2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木通2两(锉),汉防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水肿满,喘息,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五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锉),桑根白皮2两(锉),芎?1两,汉防己1两,羌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身体浮肿,发歇不定,肢节疼痛,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五十: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芎?半两,白术半两,沉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壅滞,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牡丹3分,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痃癖气,腹胁胀满,喘息促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方中鳖甲郁李仁、川大黄三味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广南四时摄生论》: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生用),陈橘皮2两(去瓤),厚朴1两(用生姜汁涂,旋炙干,令香熟),吴白芷1两(生用),人参(去芦头后称)半两,肉桂(新者,去粗皮称)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丈夫或妇人虚滞,饱后冷气烦闷,大小肠不调,心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水2盏,加大枣2枚,生姜少许,同煎至8分以下,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广南四时摄生论》

《圣惠》卷六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子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2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羌活1两,赤芍药1两,荆芥1两,独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大腹子散(《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中大腹皮,《云歧子保命集》作“大腹子”。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5枚,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半两,汉防己半两,木香1两,槟榔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济生》引《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皮汤、大腹皮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1钱,大腹皮1钱,甘草(炙)1钱,赤茯苓(去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赤涩。妊妇8-9月,胎形肥硕,胎气逼塞,膀胱之气不行,小便短少,小腹胀,身重恶寒,起则晕眩欲倒。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准绳·女科》卷四)、大腹皮饮(《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摘录《济生》引《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圣惠》卷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皮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膈气滞,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木通3分(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黄或紫色),泽漆3分,桂心半两,百合2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壅滞,关膈不通,四肢浮肿,喘息促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碎),枳壳1分(麸炒令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百合1两,牵牛子1两(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6-7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七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滞,头面四肢浮肿,喘息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桂心1两,槟榔半两,赤芍药1两,泽泻1两,木通3分(锉),木香半两,川朴消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肝肾风虚,毒气壅滞,大小肠秘涩,气攻腰脚,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五十: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旋覆花1两,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木香3分,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胸中痰结,食不消化,腹中胀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槟榔3分,木香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沉香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壅,攻注头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汉防己3分,羌活3分,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酸枣仁3分(微炒),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芍药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疼痛,皮肤不仁,大小便滞涩,心胸壅闷喘促,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十一: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术3分,川芒消1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食毒伤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饮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本方无生姜,名“大腹汤”。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锉),柴胡2(1)两(去苗),诃黎勒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3分,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肠胀不通,热气上冲,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三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升麻3分,川芒消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胸痰结,头目昏闷,大小肠壅滞不通,四肢烦疼,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四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桂心1分,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木香1分,泽泻2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腰疼痛,腹胁胀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四十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紫苏茎叶1两半,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上气,坐卧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百合半两,紫苑3分(去苗土),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赤茯苓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肺胀喘急,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诃勒黎皮3分,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疏风利气;春夏防发风毒脚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木香半两,木通2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羚羊角屑3分,木通3分(锉),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头面脚膝浮肿,心腹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二: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子1两(微炒),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半,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肺壅胀,胸中满闷,喘急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四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全不任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二: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桔梗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壅滞,上气,腹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猜你喜欢

  • 喉科回春锭

    药方名称喉科回春锭处方牙皂(煨,切片,研)140荚,延胡索(生晒,研)3两,青黛1钱2分,麝香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用大麦粉煮成浆,杵拌打成锭。每块重3分,亮干,收入瓷瓶,勿令泄气。功能主治喉风

  • 备急五嗽圆

    药方名称备急五嗽圆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由肺受风

  • 安痘汤

    药方名称安痘汤处方玄参5钱,当归3钱,连翘1钱,白芍2钱,丹皮2钱,荆芥2钱,甘菊花2钱,升麻5分,天花粉1钱。功能主治散风热。主痘症发全,痘毒全无,收痂大愈之后,放心纵欲,饮食过伤,又兼风热,而致数

  • 参连开噤散

    药方名称参连开噤散处方人参、川连(姜炒)、莲子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噤口痢。火毒冲胃,脉大身热,不能饮食,舌赤唇红,惟喜饮冷。用法用量米饮调下。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药方名称椒艾丸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

  • 九物牛黄丸

    药方名称九物牛黄丸别名九精丸处方牛黄1两,荆实1两,曾青1两,玉屑1两,雄黄1两,空青1两,赤石脂1两,玄参1两,龙骨1两。制法上药治下筛,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见惊怖欲走,时有

  • 新法半夏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法半夏汤药方名称新法半夏汤处方陈皮(去白)、神僸(炒),各四两。草果(煨.去皮)、半夏僸(炒),各二两三钱。干姜(炮)四两,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钱半。甘草四钱

  • 甘松粥

    药方名称甘松粥处方甘松5g,粳米30-60g。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主气闷胸痛,腔腹胀痛,食欲不振,胃寒呕吐。用法用量先煎甘松取汁,去滓,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1-2沸即可

  • 竹沥汤

    《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竹沥汤药方名称竹沥汤处方茯苓18克竹沥200毫升功能主治治子烦。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合竹沥煎取400毫升,分三服。不愈重作。摘录《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备急

  • 调经种子神验秘方

    药方名称调经种子神验秘方处方白归身1钱2分半(酒洗),白芍(酒炒)5分,川芎5分,熟地1钱3分(自制),四制香附1钱半,广皮8分,丹皮(酒炒)8分,白茯苓5钱(乳蒸),吴茱萸1钱(炒),延胡索8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