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助胃膏

助胃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 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30克 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 缩砂仁甘草(炙)各60克橘红(去白)山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温中理气。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色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芡实大1丸,用米饮化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洪氏集验方》卷五: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小茴各15克 干山药30克檀香3克乌梅肉15克白豆蔻仁15克 缩砂仁15克 干木瓜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助胃生津。治小儿胃气虚弱,津液不足,食欲不振,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如皂子大1丸,空腹时嚼服,或用温水吞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猜你喜欢

  • 当归胶艾汤

    药方名称当归胶艾汤处方川芎8分,当归8分,白茯苓8分,白术8分,人参8分,杜仲8分,阿胶8分,北艾8分,熟大黄8分,伏龙肝8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劳损冲任,胎被触动,腰腹痛,经渗漏。摘录《穷乡便方》

  • 石珍散

    《外科正宗》卷四:石珍散药方名称石珍散处方石膏(煅)轻粉各30克青黛黄柏末各9克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止痒。治天疱疮,日久破烂,疼痛不已,脓水淋漓。现用于急性、亚急性皮炎。用法用量上共研细,先以甘草汤

  • 黑末子

    《痈疽验方》:黑末子药方名称黑末子处方羊角连内骨(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疖毒。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痒。用法用量每服3钱,酒调下。分上下服之,疮可散。摘录《痈疽验方》《准绳·疡医》卷六:黑末子药

  • 火龙丹

    《普济方》卷一八五:火龙丹药方名称火龙丹处方细铁屑(筛去粗,淘去细,余存留锅中,炒,放冷)1斤,硇砂(研细)2钱。功能主治痹证。用法用量上铁屑加硇砂末和匀,分作4分,冷水调匀1分,用皮纸包之,使绢帛拴

  • 肠风饮

    药方名称肠风饮处方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功能主治肠风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 乌须固本丸

    药方名称乌须固本丸处方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三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二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

  • 沉香半夏汤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资生》:沉香半夏汤药方名称沉香半夏汤处方附子(炮)1只沉香(与附子等分)人参15克半夏(制)6克 南星(炮)3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主中风痰盛,堵塞气管,影响呼吸者。用法

  • 加味滞下丸

    药方名称加味滞下丸处方川黄连(切片,拌好酒,用吴茱萸浸2宿,瓦上炒干,分连、萸各贮,净黄连3两,白痢加茱萸1两,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8两,白芍药(酒浸,切片炒)5两,乌梅肉2两,滑石(水飞)6两,

  • 全体神膏

    药方名称全体神膏处方当归60克 生地60克续断30克牛膝30克甘草15克地榆30克茜草30克小蓟30克木瓜30克杏仁9克人参30克 皂角6克川芎30克刘寄奴30克 桑木枝120克红花60克白术30克

  • 蜚龙分师丸

    药方名称蜚龙分师丸处方白僵蚕1两,白花蛇1两,穿山甲1两,香蛇1两,蚕砂1两,全蝎1两,鹿角(炒)1两,蜈蚣5钱,蝉蜕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麻风。用法用量每服4分,酒送下。若此药加入各方内,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