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小续命汤

加减小续命汤

《实用正骨学》:加减小续命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续命汤

处方桂枝、白附子川芎麻黄党参、芍药、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甘草藁本薄荷分量随证酌用。

功能主治风寒侵入下颌关节,张口动作有响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实用正骨学》

普济方》卷二四○:加减小续命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续命汤

处方何首乌4两,川牛膝1两,草乌(去皮尖,炒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先用木瓜2个,好酒2升,小锅煮10分烂,去皮穰,研和前药,如硬燥,用煮木瓜酒添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酒下,常服除根。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

《外科理例·附方》:加减小续命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节)1两半,人参1两半,黄芩1两半,芍药1两半,杏仁(去皮尖,麸炒)1两半,甘草1两半,防己1两半,肉桂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5钱。

功能主治风湿流注,手臂结核如栗,延至颈项,状似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1两,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外科理例·附方》

《妇人良方》卷三:加减小续命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防己1两,人参(去芦)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杏仁1两,附子(炮)半两,防风1两半。

功能主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诸风,脚气缓弱。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预服之,以防暗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6-7剂得愈。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1两;躁闷、大便涩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1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1两,加白术1两;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2两;脚弱,加牛膝石斛各1两;身疼痛,加秦艽1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1两;春,加麻黄1两;夏,加黄芩3分;秋,加当归4两;冬,加附子半两。

摘录《妇人良方》卷三

猜你喜欢

  • 黄连消暑丸

    药方名称黄连消暑丸处方消暑丸(半夏、茯苓、甘草)1两,黄连2钱。功能主治伏暑烦渴而多热痰。摘录《医方集解》

  • 独味蜂王浆

    药方名称独味蜂王浆处方蜂王浆适量制法用开水将蜂王浆配制作1∶100的溶液。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益肝健脾。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以及病后全虚、营养不良。用法用量每日口服2次,每次20~30克,长期服用。摘录《

  • 败酱散

    《圣惠》卷七十九:败酱散药方名称败酱散处方败酱1两,桂心1两,芎?1两,当归1两(锉,微炒),延胡索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血气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锥刀所刺。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

  • 家传加味胃苓丸

    药方名称家传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制)、厚朴(姜制)、陈皮、白术、猪苓、泽泻、香附(酒浸,炒)、神曲(炒)、白茯苓各等分,炙甘草减半。制法上为末,荷叶煮粳米糊为丸。功能主治导饮消食。主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 醋石榴煎

    药方名称醋石榴煎处方醋石榴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半,桂心1两,白术1两,赤箭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山茱萸1

  • 甘草油

    药方名称甘草油处方甘草1两,香油10两。制法甘草浸入油内1昼夜,文火将药炸至焦黄,去滓备用。功能主治解毒,润肤,清洁疮面,或做赋形剂用。主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参茸丸

    药方名称参茸丸别名滋补参茸丸处方熟地1两,龟版8钱,山药8钱,归身8钱,益智5钱,茯神5钱,元肉5钱,茅术5钱,牛膝5钱,故纸5钱,枸杞5钱,辰砂5钱,远志3钱,焦栀3钱,草梢3钱,酒柏3钱,柏仁3钱

  •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漏疮。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

  • 麦门冬饮子

    《宜明论方》卷一:麦门冬饮子药方名称麦门冬饮子处方麦门冬60克(去心)栝楼实知母甘草(炙)生地黄人参葛根茯神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益气生津。治膈消。热伤气阴,胸满烦心,津液燥少,短气。用法用量

  • 调血汤

    药方名称调血汤处方当归、白芍、枳壳、陈皮、黄连、大黄、广香、甘草、车前。功能主治痢疾,赤白相杂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