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珍益母十全丸

八珍益母十全丸

《古今医统》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

药方名称八珍益母十全丸

处方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筛,为极细末)人参(饭上蒸)白术(饭上蒸)白茯苓(饭上蒸)各30克甘草(炙)15克当归身(酒浸)60克川芎15克 熟地黄(酒浸)60克白芍药(醋炒)30克 角沉香12克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炼蜜和丸,如捂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久不孕,或妊振胎动不安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蜜汤送下90丸,食干果子压之;不善吞者化开服,尤效。冬月酒下。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调养,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卒者,服一月即孕。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医统》卷八十四引《医林集要》:八珍益母十全丸

药方名称八珍益母十全丸

处方母草(5月5日、6月6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筛为极细末)8两,人参(饭上蒸)1两,白术(饭上蒸)1两,白茯苓(饭上蒸)1两,甘草(炙)5分,当归身(酒浸)2两,川芎5分,熟地黄(酒浸)2两,白芍药(醋炒)1两,角沉香4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资益坤元,补养气血,除淋沥带下,俾羸形体壮,有调经、受孕之功,胎前和气,产后补虚。主

用法用量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以养且调。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孕者,服一月即孕。胎前间或用一服则胎固而自安;妊娠微觉胎动,随用一服即安。产后用一服,以童便。酒化开调下,则无壅滞血运之候。多服之补虚活血。又治产后诸病极稳,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引《医林集要》

猜你喜欢

  • 柴胡散子

    药方名称柴胡散子别名柴胡饮子处方柴胡、防风、当归、人参、白芍药、甘草、黄芩、滑石、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痘疮表里俱实。用法用量柴胡饮子(《幼科掌》)卷二)。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 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当归芍药汤别名桂枝加归芍汤处方桂枝汤加当归、芍药。功能主治肾疟,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用法用量桂枝加归芍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摘录《此事难知》

  • 鸡壳散

    药方名称鸡壳散处方鸡子壳(烧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心腹胸肠烦满欲死。用法用量2岁半钱,酒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一引《全婴方》

  • 开郁导气汤

    《寿世保元》卷五:开郁导气汤药方名称开郁导气汤处方苍术(米泔浸、炒)3克陈皮15克香附(童便浸,炒)3克白芷3克川芎3克 白茯苓(去皮)3克干姜(炒黑)1.5克滑石3克 山栀(炒黑)3克神曲(炒)3克

  • 托毒饮

    药方名称托毒饮处方当归尾金银花天花粉连翘各3克赤芍皂角刺僵蚕蝉蜕各1.8克芒消穿山甲各6克蜈蚣1条功能主治治痈疮初起。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服。摘录《丹台玉案》卷六

  • 益气止淋汤

    药方名称益气止淋汤处方泡参杜仲续断各9克 制益智茯苓各6克 炒前仁甘草捎各4.5克升麻2.4克功能主治补气升提。治妊娠数月,小便频数而痛,尿量不减,色白,有时呈淡蓝色,欲解不能,腰部作胀,舌淡苔正常,

  • 瓜砂丹

    药方名称瓜砂丹处方朱砂4两。制法以木瓜10数个,每木瓜开盖去瓤,底下根铺药末少许,中以绢片裹朱砂1两,蜜拌湿,坐于其间,仍盖药末令满,仍以木瓜盖子盖定,篾签签定,纱片裹木瓜全个不令散失,如此者20-3

  • 鲤鱼汁

    药方名称鲤鱼汁处方鲤鱼1头重半斤(煮治如食法),葵菜6茎(去根),葱白2茎(细切)。功能主治妊娠小便淋。用法用量以水5盏,煮令熟,入少许盐,取却鱼菜等,将汁饮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玉液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玉液汤药方名称玉液汤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30克制法上二味,粗捣筛。功能主治去痰涎,利胸膈。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00毫

  • 藿叶羹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藿叶羹药方名称藿叶羹处方藿叶500克(切)葱白1握(切)功能主治治气壅烦热或渴。用法用量上药以豉汁煮,调和作羹食之。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圣惠》卷九十六:藿叶羹药方名称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