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麻疯树

麻疯树

药材名称麻疯树

拼音Má Fēnɡ Shù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大戟科植物麻疯树树皮。随时可采。

原形态麻疯树,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黄肿树、假白榄、芙蓉树、滑桃树、桐油树、水漆、木花生、假花生、白油果、亮桐,吗洪罕(傣名)。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全株有灰白色乳汁。树皮光滑,苍白色。枝具凸起的叶痕。叶互生,近圆形,长7~16厘米,全缘或3~5裂,基都心形,掌状叶脉5~7条,幼时脉上被毛;叶柄长6~18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长6~10厘米;总花梗长,中部以上具分枝;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雄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花瓣长圆形,淡绿色,里面被绒毛;雄蕊10,两轮,内轮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雌花无花瓣;子房卵圆形,无毛,3室,花柱3。柱头裂。蒴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黄色,熟时裂成3个2瓣裂的分果爿。种子长圆形,黑色,平滑。花期4~5月。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野生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理作用种子油有峻泻作用;与巴豆相似,但作用较弱。3~5粒种子(去壳,磨细)即可引起泻下,也可产生恶心、呕吐、上腹烧灼感。榨去油后之讲含毒性蛋白,对血液有伤害,可引起中毒。其中某些成分有抑制蛙心、降低犬血压、抑制呼吸之作用。还能兴奋大鼠小肠的运动,而且不能被阿托品阻断。种子中还含有止血成分,能显着缩短凝血酶元时间、出血时间及血凝时间,但其中所含蛋白之成分则相反有延长凝血酶元时间的作用。

性味《广西中草药》:"涩,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治跌打肿痛、骨折、创伤,皮肤瘙痒,湿疹,急性胃肠炎。

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解痉,止吐,止血,排脓生肌。内服治急性胃肠炎腹痛,霍乱吐泻;外用止血,治伤口溃疡,瘙痒。"

②《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将叶烤软揉烂擦患处。内服:鲜叶(去掉叶柄)2~3片,捣烂取汁水煎服。

注意《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本植物有毒,内服时慎用。"

复方①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鲜麻疯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②治皮肤瘙痒,湿疹:鲜麻疯树叶,置火上烤热至叶柔软时揉烂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③治各型骨折:小桐于鲜皮或叶,配铜锤草刺五加胡椒敷粒捣细,酒炒外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毛瓣绿绒蒿

    药材名称毛瓣绿绒蒿拼音Máo Bàn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Franch.

  • 破叶莲

    药材名称破叶莲拼音Pò Yè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赣皖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

  • 鞭打绣球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打绣球药材名称鞭打绣球拼音Biān Dǎ Xiù Qiú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来源玄参科羊膜草属

  • 人中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白药材名称人中白拼音Rén Zhōnɡ Bái来源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功能

  • 水蓑衣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蓑衣药材名称水蓑衣拼音Shuǐ Suō Yī别名穿心蛇、鱼骨草、九节花、墨菜来源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以全

  • 狼牙委陵菜

    药材名称狼牙委陵菜拼音Lánɡ Yá Wěi Línɡ Cài别名地蜂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狼牙委陵菜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cryptotaeniae Maxim

  • 豆腐

    《中药大辞典》:豆腐药材名称豆腐拼音Dòu Fu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制法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

  • 红车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车轴草药材名称红车轴草拼音Hónɡ Chē Zhóu Cǎo别名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来源豆科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

  • 簇生卷耳

    药材名称簇生卷耳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

  • 《中药大辞典》:莼药材名称莼拼音Chún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