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鹤虱风

鹤虱风

《中药大辞典》:鹤虱风

药材名称鹤虱风

拼音Hè Shī Fēnɡ

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胡萝卜(《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茎直立,表面有白色粗硬毛。根生叶有长柄,基部鞘状;叶片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或披叶形;茎生叶的叶柄较短。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有粗硬毛,伞梗15~30枚或更多;总苞片5~8,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边缘膜质,有细柔毛;小总苞片数枚,不裂或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朵,花小,白色、黄色或淡紫红色,每一总伞花序中心的花通常有一朵为深紫红色;花萼5,窄三角形;花瓣5,大小不等,先端凹陷,成一狭窄内折的小舌片;子房下位,密生细柔毛,结果时花序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折,双悬果卵圆形,分果的主棱不显著,次棱4条,发展成窄翅。翅上密生有钩刺。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富含胡萝卜素,并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蒎烯、柠檬烯、胡萝卜醇、胡萝卜次醇、细辛醚、细辛醛等。根中尚含胡萝卜酸。叶含多量胡萝卜素,可作为制取胡萝卜素的原料;尚含胡萝卜碱、吡咯烷。花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_二葡萄糖甙、芹菜素葡萄糖甙。又含大量苹果酸。

药理作用胡萝卜碱及吡咯烷,无甚生理作用。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元等,有营养价值,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曾有人报告,其提取物能收缩子宫。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有小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杀虫,解烟毒,消肿,消气,化痰。"

②《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病及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妇女气虚腹胀:鹤虱风、隔山撬。煎水服。

②治妇女干病:鹤虱风。童子鸡炖服。

③治湿热疮发痒:鹤虱风、马桑叶、千里光。煎水洗。(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鹤虱风

药材名称鹤虱风

拼音Hè Shī Fēnɡ

英文名Wild Carrot Fruit

别名野萝卜、山萝卜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救荒本草》:野胡萝卜,生荒野中。苗叶似家萝卜,俱细小,叶间攒生茎叉,梢头开小白花,众花攒开如盖状,比蛇床子花头又大,结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萝卜尤细小。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cus carota L.

采收和储藏:6-7月开花时采收挖,去根,除去泥土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被白色粗硬毛。根细圆锥形,肉质,黄白色。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mm,宽0.5-4mm,先端尖,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cm;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而细长。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长3-30mm;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长3-4mm,宽2mm,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化学成分叶含多量胡萝卜素(carotene),还含胡萝卜碱(daucine),吡咯烷(pyrrolidine)[1]。

花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daem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daempferol-3-dig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 glucoside)[2],又含大量苹果酸(malic acid)[3]。

药理作用胡本品所含胡萝卜素即维生系原光等,有营养价值,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carotinemia),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

毒性牻牛儿醇给于大鼠口服,其半数致死量为4.8g/kg,兔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0mg/kg。细辛醚给予豚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275ml/kg。

性味味辛;微甘;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杀虫健脾;利湿解毒。主虫积;疳积;脘腹胀满;水肿;黄疸;黄疸;烟毒;疮疹湿痒;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杀虫,解烟毒,消肿,消气,化痰。

2.《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病及痒疹。

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肝

    《中药大辞典》:猪肝药材名称猪肝拼音Zhū Gān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苦,温。①《千金·食治》;"

  • 大头橐吾

    药材名称大头橐吾别名兔打伞、猴巴掌、望江南来源菊科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广东。性味辛,微温。

  • 鹧鸪脚

    《中药大辞典》:鹧鸪脚药材名称鹧鸪脚拼音Zhè Gū Jiǎo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脚。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性味甘,温,微毒。功能主治治中耳炎。用法

  • 鳞片水麻

    药材名称鳞片水麻拼音Lín Piàn Shuǐ Má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鳞片水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bregeasia squamata king.ex

  • 狗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宝药材名称狗宝拼音Gǒu Bǎo来源犬科动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胃中结石。去皮膜及肉等,清水洗净,阴干。性状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5厘

  • 竹节香附

    《中药大辞典》:竹节香附药材名称竹节香附拼音Zhú Jié Xiānɡ Fù别名两头尖(《品汇精要》),草乌喙(《药材资料汇编》)。出处《中药志》来源为毛茛种植物红背银莲

  • 蝼蛄

    《全国中草药汇编》:蝼蛄药材名称蝼蛄拼音Lóu Gū别名拉拉蛄、土狗来源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rois或大蝼蛄G. unisp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地草果

    药材名称地草果拼音Dì Cǎo Guǒ别名金盘银盏、拔疔草(江西),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地草果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

  • 白鹤藤

    药材名称白鹤藤拼音Bái Hè 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