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鲫鱼头

鲫鱼头

《中药大辞典》:鲫鱼头

药材名称鲫鱼头

拼音Jì Yú Tóu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

性味《药对》:"温。"

功能主治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

①《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

②《本草拾遗》:"主咳嗽,烧为末服之。"

③《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

④《纲目》:"烧研饮服,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⑤《本草再新》:"发痘疹。"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1~2钱。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鲫鱼头

药材名称鲫鱼头

拼音Jì Yú Tóu

英文名Goldfish head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原形态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大。下咽齿1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披针形。鳞大,侧线鳞。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臀鳍3,5,背、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银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鲫鱼适应性很强,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性状四季均可捕捞,切取鱼头,洗净,鲜用或烘干。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咳;止痢;敛疮。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未,3-6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沧,重舌,目翳。

2.《本草抢遗》:主咳嗽,烧为未服之。

3.《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

4.《纲目》:烧研饮服,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5.《本草再新》:发痘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上莲

    药材名称石上莲来源秋海棠科石上莲Begonia bretschneideri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酸、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

  • 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藨草药材名称藨草别名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来源莎草科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除广东外,各省区均有。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

  • 小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小过江龙药材名称小过江龙拼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小过山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

  • 裕民贝母

    药材名称裕民贝母拼音Yù Mín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Yuminensis别名蓝花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裕民贝母Fritillaria

  • 丝瓜络

    《中国药典》:丝瓜络药材名称丝瓜络拼音Sī Guā Luò英文名RETINERVUS LUFFAE FRUCTU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 杏子

    《中药大辞典》:杏子药材名称杏子拼音Xìnɡ Zi别名杏实(《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实。果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化学成分果

  • 田野卷耳

    药材名称田野卷耳拼音Tián Yě Juǎn ěr别名田卷耳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田野卷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stiumrvenseL.采收和储藏:6-7月采,洗去泥上,除去根须、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使君子

    《中国药典》:使君子药材名称使君子拼音Shǐ Jūn Zǐ英文名FRUCTUS QUISQUALIS别名留球子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

  • 石莲

    药材名称石莲拼音Shí Lián别名石蚌腿、石蚌接骨丹、石楞腿、石上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