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齿苋子

马齿苋子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子

药材名称马齿苋子

拼音Mǎ Chǐ Xiàn Zǐ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马齿苋科植物马齿种子

功能主治《开宝本草》:"明目。"

复方①治青盲白翳,除邪气,利大小肠,去寒热:马齿苋实一大升,捣为末,每一匙.煮葱豉粥和搅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漏睛脓汁出,经年不绝:马齿苋子半两,人苋子半合。上药,捣罗为散,入铜器中,于饭甑上蒸,以绵裹熨眼大眦头漏孔有脓水出处。凡熨眼之时,须药热熨透眼三五十度,脓水自绝。(《圣惠方》熨眼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齿苋子

药材名称马齿苋子

拼音Mǎ Chǐ Xiàn Zǐ

别名马齿苋实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杆物马齿苋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olerac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收集种子,除去泥沙杂质,干燥。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倒卵形、长圆形或匙形,长1-3cm,宽5-15mm,先端圆钝,有时微缺,基部狭窄成短柄,上面绿色,下面暗红色。花常3-5朵簇生于枝端;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长宽约4cm;花瓣5,淡黄色,倒卵形,基部与萼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线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圆锥形,长约5mm,棕色,盖裂。种子黑色,直径约1mm,表面具细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类三角形,长约0.94mm,宽0.83mm,厚约0.42mm。表黑色,少数红棕色,于解剖镜下可见密布细小疣状突起。一端有一凹陷,凹陷旁有一白色种脐。质坚硬,难破碎。气微,味微酸。

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肝;化湿 明目。主青盲白翳;泪囊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开宝本草》:明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茎槲寄生

    药材名称绿茎槲寄生拼音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绿茎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采

  • 粗皮松萝

    药材名称粗皮松萝拼音Cū Pí Sōnɡ Luó别名天蓬草、云雾草、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nea montis-fuji Mot.采收和储藏:夏、秋

  • 天麻茎叶

    药材名称天麻茎叶拼音Tiān Má Jīnɡ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茎叶。原形态详"天麻"条。性味《本草拾遗》:"寒。"功能

  • 小叶蛇总管

    药材名称小叶蛇总管拼音Xiǎo Yè Shé Zǒnɡ Guǎn别名山薄荷、蛇总管(《南宁市药物志》),蛇通管(《广西中药志》),盘龙七、母猪花头(《云南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药

  • 绿青

    《中药大辞典》:绿青药材名称绿青拼音Lǜ Qīnɡ别名石绿(《唐本草》),石碌(《本草衍义》),大绿(《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或针状。通常多为钟

  • 抓地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抓地虎药材名称抓地虎别名劲直阴地蕨来源蕨类阴地蕨科植物抓地虎Botrychium strictum Und.,以全草入药。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毒蛇咬伤。用法用量2~3钱

  • 天蓝苜蓿

    药材名称天蓝苜蓿拼音Tiān Lán Mù Xu别名接筋草[昆明]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微涩,平

  • 脓见愁根

    药材名称脓见愁根拼音Nónɡ Jiàn Chóu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根。夏、秋采收,阴干。性味《广西中草药》:"味微酸涩,性凉,无

  • 老虎泡

    《中药大辞典》:老虎泡药材名称老虎泡拼音Láo Hǔ Pào别名老熊泡(《四川常用中草药》),牛毛大王、空洞泡、红毛巾(《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

  • 火炭母草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拼音Huǒ Tàn Mǔ Cǎo别名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