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木耳菜

野木耳菜

药材名称野木耳菜

拼音Yě Mù ěr Cài

别名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

出处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生南安,斑茎叶如菊,而无杈歧,花如蒲公英,长蒂短瓣,不甚开放,花老成絮,土人食之,亦野菜也。"根据描述及其附图,应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Gynura crepidioids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茼蒿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茎直立,有纵条纹,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2.5cm;叶片膜质,长圆状椭圆形,长7-12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分裂,两面无毛。头状花序直径约2cm,少数,在枝顶排成圆锥状;总苞圆柱表;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长约1cm,边缘膜质,先端小束毛,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花全为两性,管状,粉红色,花冠先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状,分枝先端有线状被行的尖端。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条纹,被毛;冠毛丰富,白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竹于山坡荒地、路旁及沟谷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和脾胃。主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乳腺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银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耳药材名称银耳拼音Yín ěr别名白木耳、白耳子来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

  • 番红花

    《中药大辞典》:番红花药材名称番红花拼音Fān Hónɡ Huā英文名Saffron别名西红花、藏红花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10~11月中下旬,晴天

  • 黄花紫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紫堇药材名称黄花紫堇拼音Huánɡ Huā Zǐ Jǐn来源罂粟科黄花紫堇Corydalis boweri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

  • 石上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柏药材名称石上柏拼音Shí Shànɡ Bǎi别名深绿卷柏、地侧柏、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

  • 石楠根

    药材名称石楠根拼音Shí Nán Gēn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Photinia出处出自《本经》。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

  • 驴耳朵草

    药材名称驴耳朵草别名狗舌头、狗舌头草、驴耳朵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驴耳风毛菊Saussurea glomerata Poi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外用

  • 亚乎奴

    《中国药典》:亚乎奴药材名称亚乎奴拼音Yà Hū Nú英文名HERBA CISSAMPELOTIS别名锡生藤来源本品系傣族习用药材。为防己科植物锡生藤Cissampelos par

  • 鹅腿骨

    《中药大辞典》:鹅腿骨药材名称鹅腿骨拼音é Tuǐ Gǔ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化学成分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铁35.9毫克,铜6.02毫克,锰0.51毫克。功能主治《纲

  • 凹头苋

    药材名称凹头苋拼音āo Tóu Xiàn别名野苋菜、光苋菜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种子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

  • 黄花菜

    《中药大辞典》:黄花菜药材名称黄花菜拼音Huánɡ Huā Cài别名连珠炮、下奶药(《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云南中草药选》),野皮菜、真金花、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