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蛎菜

蛎菜

药材名称蛎菜

拼音Lì Cài

英文名kelp;tangle

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conglobata Kjellm.

原形态藻体亮绿色,丛生,高2-4cm,自藻体边缘向基部深裂成许多裂片,相互重叠,似重瓣花朵,边缘略卷曲。体上部膜质,厚30-50μm;基部厚100-125μm,软骨质,稍硬。细胞长方形,下部随着藻体增厚,细胞呈棱柱形,长为宽的1.5-2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在中潮带以上,带有沙土的岩石上或石沼边缘。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南海沿岸较多。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干缩成团块状。水浸展平后,叶状体绿色,长2-4cm,密集丛生,略扩展。叶状体深裂,裂成多数裂片或分枝,各裂片相互重叠,边缘扭曲。叶状体上部膜质,厚30-50μm,下部厚100-125μm,基部较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藻体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甲基二-α-L-鼠李糖甙(methyl di-α-L-rhamnoside)。

性味咸;寒

归经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中暑;甲状腺肿;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水作为清凉饮料。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中暑、甲状腺肿。广东用以泡茶作清凉饮料。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甘草

    《中药大辞典》:野甘草药材名称野甘草拼音Yě Gān 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

  • 山辛夷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辛夷药材名称山辛夷拼音Shān Xīn Yí别名羊皮袋、皮袋香、山栀子来源木兰科山辛夷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 闽粤千里光

    药材名称闽粤千里光拼音Mǐn Yuè Qiān Lǐ G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闽粤千里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stauntonii 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扁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果药材名称扁果来源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以皮、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皮:苦、涩,凉。果:酸、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收敛,舒筋活血。主治扁桃腺炎

  • 单花金丝桃

    药材名称单花金丝桃拼音Dān Huā Jīn Sī Táo别名花生草、观音草、双筋草、刘寄奴。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长瓣金丝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monanthemum

  • 虾子草

    药材名称虾子草拼音Xiā Zǐ Cǎo别名红虾子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约15~40厘米。茎秃净,干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一包花

    药材名称一包花拼音Yì Bāo Huā别名红花倒水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曲江远志或大叶金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ala koi Merr.2.Polygala latouc

  • 西洋菜干

    《中药大辞典》:西洋菜干药材名称西洋菜干拼音Xī Yánɡ Cài Gān出处《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冬、春收采,晒干。原形态豆瓣菜,又名:水芥菜、水蔊菜、水

  • 大过山龙

    药材名称大过山龙拼音Dà Guò Shān Lónɡ别名大过江龙、青竹标、麒麟尾、爬树龙、金草箍、大芦子、过山龙、大青蛇、大憨青、万丈深、山包谷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裂叶崖角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