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蕨麻

蕨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麻

药材名称蕨麻

拼音Jué Má

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以块根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蕨麻

药材名称蕨麻

拼音Jué Má

别名人参果(《西藏常用中草药》),莲菜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戳玛(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块根。6~9月采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圆柱状,具多数细长须根,部分须根局部膨大成长圆形的块根,肉质。匍匐茎细长,节上生根,被稀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3~12对,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0.6~1.5厘米,先端圆钝,边缘有深锯齿,下面密生白色绵毛;小叶间有极小的小叶片;叶柄长,有白毛;托叶膜质;茎生叶有较少数小叶。花单生于匍匐茎的叶腋,黄色,花瓣比萼片长。瘦果卵形,具洼点,背部有槽。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沟边、田野潮湿处。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风干生药含水分8.77%,灰分3.09%(水溶性灰分0.50%,酸不溶性灰分2.51%),还原糖2.79%,蔗糖1.20%,淀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质6.19%,鞣质10.76%,粗纤维15.42%,委陵菜甙0.120%。含脂质约2%,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曲酸、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蜡醇、廿九烷。除含上述鞣质、委陵菜甙和黄酮类外,不含生物碱和皂甙。全草中含氨、胆碱、甜菜碱、组氨酸。

叶含杨梅树皮素,无色飞燕草素,(-)-表儿茶精,d-儿茶精。

药理作用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但作用很弱。松弛或解痉的成分为甙类或含NH4+的盐类。增强平滑肌蠕动或提高张力(大鼠子宫及豚鼠小肠)之成分则为胆碱。有人报告在临床上对月经不调有良好功效,但对子宫无解痉作用。浸剂注入豚鼠颈静脉,可引起心收缩期停止,与洋地黄有协同作用,故可能有强心成分。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蕨麻

药材名称蕨麻

拼音Jué Má

英文名Root of Silverweed Cinquefoil

别名延寿果、鹿跑草、人参果。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anserina L.

采收和储藏:6-9月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蕨麻 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长,在甘肃、青海、西藏,根下部膨大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茎匍匐,在节处生根,常着地长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开花时明显丛生,小叶6-11对,对生或互生,茎生叶很少或退化;叶柄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有时脱落近无毛;小叶无柄或顶生小叶有短柄,最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基部小叶渐小呈附片状;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和叶柄连成鞘状,外被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茎生叶托叶革质,淡绿色,多深裂;小叶片通常椭圆形,长l-2.5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或呈裂片状,上面绿色,被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密被银白色绢毛。单花腋生;花梗被疏柔毛;花直径1.5-2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5,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全缘或有2-4齿,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比萼片长1倍,黄色;花枝侧生。瘦果卵形,具洼点,背部有糟。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纺锤形、圆球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微弯曲,长0.5-3.5cm,直径2-7mm;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5列细胞,棕黄色,栓内层明显,为2-3列类长方形细胞。皮层宽广,占横切面的绝大部分,有环状裂隙,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狭窄,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次生构迁不发达,初生构造发达,呈星角排列的导管群压缩在形成层内的两个角隅处,导管多角形;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髓小,细胞多角形,排列疏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灰白色。①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卵圆形或圆球形,层纹不明显,脐点裂缝状、点状或叉状,直径10-25μm;复粒少,由2-10分粒组成。②网纹、环纹和螺纹导管直径20-40μm。③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10-30μm。此外,有木栓细胞、薄壁细胞及少数韧型纤维。

化学成分1.风干生药含水分8.77%,灰分3.09%(水溶性灰分0.50 %,酸不溶性灰分2.51%),还原糖2.79%,蔗糖 l,20%,淀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质6.19%,鞣质10.76%,粗纤维15.42%,委陵菜贰(TormenLol)0.120%。含脂质约2%,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蜡醇(Cerylaleoko1)、廿九烷(Nonaeosane)。除含上述鞣质、委陵荚威和黄酮类外,不含生物碱和皂甙。

2.全草中含氨、胆碱、甜菜碱(Betaine)、组氨酸。叶含杨梅树皮素(Myrieetin),无色飞燕草素(Leueodel-phinidin),(-)-表儿茶精〔(-)-Epieateehol], d-儿茶精(d一Cateehol)。

药理作用1.对平滑肌影响: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但作用很弱。松弛或解痉的成分为甙类或含 NH4的盐类。增强平滑肌蠕动或提高张力(大鼠子宫及肠鼠小肠)之成分则为胆碱。有人报告在临床上对月经不调有良好功效,但对子宫无解痉作用。

2.强心作用:浸剂注入豚鼠颈静脉,可引起心收缩期停止,与洋地黄有协同作用,故可能有强心成分。

性味甘;苦;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主脾虚泄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水肿;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滇南鸟足兰

    药材名称滇南鸟足兰别名对对参、小鸡腿来源兰科滇南鸟足兰Satyrium henryi Schlech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壮腰益肾,养血安神。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肾炎,面足

  •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药材名称胖儿草拼音Pànɡ ér Cǎo别名黑脚杆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 蒟蒻

    药材名称蒟蒻拼音Jǔ Ruò别名蒻头(《开宝本草》),白蒟蒻、鬼芋(《本草图经》),鬼头(《纲目》),磨芋(《植物名实图考》),花杆莲(《南京民间药草》),黑芋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花

  • 结血蒿

    《中药大辞典》:结血蒿药材名称结血蒿拼音Jié Xuè Hāo别名普尔那(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莲蒿的全草。7~9月割取茎叶。切段,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乌桕木根皮

    《中药大辞典》:乌桕木根皮药材名称乌桕木根皮拼音Wū Jiù Mù Gēn Pí别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乌臼(《摘元方》)。出处《纲目》来

  • 水黄花

    药材名称水黄花拼音Shuǐ Huánɡ Huā别名下奶藤、拓金盘、拓金榜来源大戟科水黄花Euphorbia chrysocoma Levl. et Van.,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

  • 桑柴灰

    《中药大辞典》:桑柴灰药材名称桑柴灰拼音Sānɡ Chái Huī别名桑灰(《补缺肘后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

  • 龙骨莲

    《中药大辞典》:龙骨莲药材名称龙骨莲拼音Lónɡ Gǔ Liá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

  • 声色草

    《中药大辞典》:声色草药材名称声色草拼音Shēnɡ Sè Cǎo别名满天星草(《广州植物志》),辛苦草、过饥草(《泉州本草》),广白头翁、星色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空军《

  • 狗哇花

    药材名称狗哇花别名斩龙戟、狗娃花来源菊科狗哇花属植物狗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Aster hispidns Thunb.],以根入药。春夏秋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