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莙荙菜

莙荙菜

《中药大辞典》:莙荙菜

药材名称莙荙菜

拼音Jūn Dá Cài

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光菜(《中国蔬菜栽培学》)。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黎种植物莙荙菜茎、叶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无毛,茎高30~100厘米,至开花时始抽出。叶互生,有长柄;根生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可达30~40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尖或心形,边缘波浪形,茎生叶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圆形,较小,最顶端的变为线形的苞片;叶片肉质光沿,淡绿或浓绿色,亦有紫红色者。花小,两性;绿色,无柄,单生或2~3朵聚生,为一长而柔弱、开展的圆锥花序;苞片挟,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圆形,先端钝,结果时基部变厚;雄蕊5。位于子房的周围;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极不规则的干燥体(常误称为种子):每一种子即含于花盘及花被所形成的硬壳内。种子横生,圆形或肾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常见栽培,四川以茎叶红色的菾菜入药,名红牛皮菜。

性味甘,凉。

①《别录》:"甘苦,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③《嘉佑本草》:"平,微毒。"

④《救荒本草》:"味咸,性平寒,微毒。"

归经①《滇南本草》:"入阳明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发不快,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伤折。

①《别录》:"疗时行壮热,解风热毒。"

②《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

③《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之,主冷热痢。又止血生肌,人有伤折,敷之。"

④《日华子本草》:"炙作热水饮,开胃,通心膈。"

⑤《嘉佑本草》:"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火祛风,杀虫解毒,涤垢浊,稀痘疮,止带调经,通淋治痢,妇人小儿尤宜食之。"

⑦《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行血。治肛门肿痛。"

⑧《四川中药志》:"治麻疹初起,见点未透和颜色不红,并治妇女经闭停瘀,血肿和肛门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脾虚泄泻者忌服。

①《嘉佑本草》:"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②《滇南本草》:"吃之动痰,有损无益。腹中有积不宜食,无积不宜多食。"

③《本草求真》:"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与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

复方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应期不透:红牛皮菜、芫荽子、樱桃核各3钱,煎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吐血:红牛皮菜、白芨,炖猪条口肉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莙荙菜

药材名称莙荙菜

拼音Jūn Dá Cài

别名(艹忝)菜、甜菜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厚皮菜及(艹忝)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eta vularis L.Var. cicla L.2. Beta vulgaris L.Var.Cruenta Alef.

采收和储藏: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夏、秋季均可采收,收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无毛,高30-100cm。根不肥大,有分枝。茎至开花时抽出。叶互生;有长柄;基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可达30-40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波浪形;茎生叶菱形、卵形,较小,最顶端的变为线形苞片;叶片肉质光滑,绿色。花小,两性,无柄,单生或2-3朵聚生,为一长而柔软、展开的圆锥花序;花被片5,塞部与子房结合,果时包覆果实,变硬革质;雄蕊5,生于肥厚的花盘上。种子横生,圆形或肾形,种皮红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2.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肉质,肥厚,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紫红色或黄白色。茎直立,有沟纹,光亮。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圆形,长20-30cm,宽12-18cm,全缘而呈波状,叶面皱缩不平,略有光泽;下面有粗壮凸出的叶脉,先端钝,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茎生叶较小,卵形或披外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花序圆锥状;花小,黄绿色,通常2个或数个聚生;花被5裂,裂片背部有棱,基部与子房结合,果期变硬,包覆果实;雄蕊5,生于肥厚的花盘上;子房藏于花盘内,柱头3枚。胞果聚生,球状,褐色。种子扁平,双凸镜状,种皮革质,红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3.形态与(艹忝)菜基本相似,但根为纺锤形,肥厚,外皮白色,富含糖分。

生境分部1.我国南北方及西北地区多有栽培,以南方栽培为主。叶供蔬菜用。

2.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内蒙古栽培较多。

3.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北方栽培面积最大。

栽培生物学特性 莙荙菜原产欧洲南部,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喜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既耐寒,又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更好,能耐肥、耐碱。

栽培技术 分春、秋两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主。春播从3~5月可陆续播种,多行直播,采收嫩株的多为撒播;剥叶采收多次的宜条播,行距25~30cm,问苗后株距20~25cm。也可先育苗然后栽培。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播种前应搓散果实的皮,便于均匀出苗。另外,播前浸种24h,宜在22~28℃温度下播种,播后覆土,还需覆草保湿,才能保证发芽率高。育苗每1hm2下种的45~62.5kg。早播者播后30d左右定植株行距。

田间管理 春播后40~60d即可采收鲜叶,采后施上较浓厚的粪肥,促使植株不断生长,如多次剥叶采收,一般采到中后期,应于中耕培土,促进发生新根,避免倒伏,保证丰产。秋后越冬栽培的手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育苗,苗令40d左右,霜降前后定植株行距各15~20cm。及次年返青后,4月即可采收。

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瘀止血。主时行热病;痔疮;麻疹透发不畅;吐血;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跌打损伤;蛇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脾虚泄泻者忌服。

1.《嘉佑本草》: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2.《滇南本草》:吃之动痰,有损无益。腹中有积不宜食,无积不宜多食。

3.《本草求真》: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与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

复方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应期不透:红牛皮菜、芫荽子、樱桃核各3钱,煎水服。②治吐血:红牛皮莱、白芨,炖猪条口肉服。(选方均出《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1.《别录》:疗时行壮热,解风热毒。

2.《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

3.《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之,主冷热痢。又止血生肌,人有伤折,敷之。

4.《曰华子本草》:炙作熟水饮,开胃,通心膈。

5.《嘉佑本草》: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

6.《随息居饮食谱》:清火祛风,杀虫解毒,涤垢浊,稀痘疮,止带调经,通淋治痢,妇人小儿尤宜食之。

7.《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行血。治肛门肿痛。

8.《四川中药志》:治麻疹初起,见点未透和颜色不红,并治妇女经闭停瘀,血肿和肛门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宁波溲疏

    《全国中草药汇编》:宁波溲疏药材名称宁波溲疏拼音Nínɡ Bō Sōu Shū来源虎耳草科宁波溲疏Deutzia ningpoensis Reh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辛,寒。

  • 地核桃

    《中药大辞典》:地核桃药材名称地核桃拼音Dì Hé Tɑo别名山核桃、箭头草、匙头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银地匙、白毛叶地丁草(《泉州本草》),地丁子(《贵州民间药物》)。出处《

  • 凌霄

    药材名称凌霄拼音Línɡ Xiāo英文名Chinese Trumpetcreeper 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 竹蠹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药材名称竹蠹虫拼音Zhú Dù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

  • 伤寒头

    药材名称伤寒头拼音Shānɡ Hán Tóu别名细叶香茶菜、虫牙药、月风草、牛尾巴蒿、三叉金、三姐妹、三托艾、大箭根、老人风、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轮叶香茶

  • 山蓼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L.)Hi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西北等地区。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肝气不舒,肝炎,

  • 金钮扣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钮扣药材名称金钮扣拼音Jīn Niǔ Kòu别名金钮头、金吊钮、金扣、金钮刺、刺茄、刺天茄、黄面仔、黄水茄、小颠茄、苦果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

  • 矮人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人陀药材名称矮人陀拼音ǎi Rén Tuó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china (L.) DC. [G. bodinieri Lev

  • 蜗牛壳

    《中药大辞典》:蜗牛壳药材名称蜗牛壳拼音Wō Niú Ké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外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蜗牛"条。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

  • 锦香草

    药材名称锦香草拼音Jǐn Xiānɡ Cǎo别名白毛虎舌毡、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