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艾

苦艾

药材名称苦艾

拼音Kǔ ài

英文名Common Wormwood

别名苦蒿、啤酒蒿

出处始载于《生药学》。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中亚苦蒿的叶和花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bsinthum 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割取花枝或采叶,晒干。

原形态中亚苦蒿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单一,垂直,稍木质化,径达3cm。根状茎稍粗短,垂直。茎单一或2-3个,直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斜上分枝。茎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长卵形或卵形,长8-12cm,宽7-9cm,叶柄长6-12cm,中部叶长卵开或卵形,二回羽状全裂,长6-9cm,宽3-7cm;叶柄长2-6cm;上部叶羽状全裂或5全裂,长4-6cm,宽2-4cm,近无柄;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于茎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苞片3-4层,中、外层总苞片有白色柔毛,内层者的膜质,几无毛;花序托密生白毛;雌花1层,15-25朵,花冠狭圆锥状,花冠桅部有2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长两性花4-6层,30-9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柱头有睫毛。瘦果长圆形,先端微有不对称的冠状边缘。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山坡、草原、林缘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我国南京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有洋艾双内酯(artenolide)[1],帕氏万带兰素(parishin)B、C[2],-1[(E)-8-异丙基-1,5-二甲基-4,8-壬二烯]-4-甲基-2,3-二氧-双环[2,2,2]-5-辛烯

药理作用洋艾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侧柏酮,能科生与樟脑相似的中枢兴奋作用。若猫或兔静脉主射洋艾油0.03-0.06ml,能引起知觉消失和惊劂等症状[1]。

洋艾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24ξ-乙基胆甾-7,22-二烯-3ξ-醇,对酵母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肯未观察到明显毒性[2]。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驱蛔;健胃。主关节肿痛;湿疹瘙痒;疖肿疮毒;蛔虫病;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和花枝;味苦,性寒,有毒。有清热燥湿,健胃的功能。用于增进食欲,开胃助消化。口服苦艾素 ansumin 能降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炎症程度,且能促进胃壁的再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芥子

    《中国药典》:芥子药材名称芥子拼音Jiè Zǐ英文名SEMEN SINAPIS别名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或芥Brassica

  • 海蟑螂

    药材名称海蟑螂拼音Hǎi Zhānɡ Lánɡ别名海蛆、海岸水虱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ia exotica(Roux)采收和储藏:全年捕捉,鲜用。原形态海

  • 松笔头

    《中药大辞典》:松笔头药材名称松笔头拼音Sōnɡ Bǐ Tóu别名松树蕊(《滇南本草》),松木笔(广西)。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幼枝尖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楤木花

    药材名称楤木花拼音Sǒnɡ Mù Huā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ralia, Chinese Aralia Bark and Root-bark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

  • 藿香根

    药材名称藿香根拼音Huò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根。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霍乱吐泄,血气痛,发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罂粟嫩苗

    《中药大辞典》:罂粟嫩苗药材名称罂粟嫩苗拼音Yīnɡ Sù Nèn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嫩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罄粟"条。化学成

  • 煅石膏

    药材名称煅石膏拼音Duàn Shí Gāo英文名GYPSUM FIBROSUM PREPARATUM来源本品为石膏的炮制品。性状本品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

  • 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虎药材名称壁虎拼音Bì Hǔ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

  • 椋子木

    《中药大辞典》:椋子木药材名称椋子木拼音Liánɡ Zǐ M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

  • 红香藤

    药材名称红香藤拼音Hónɡ Xiānɡ Ténɡ别名藤香、鸡踢香、降香(《陆川本草》),大香藤、屈叶藤、白鸡刺藤,黄龙脱衣(《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藤黄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