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艾纳香根

艾纳香根

《中药大辞典》:艾纳香根

药材名称艾纳香根

拼音ài Nà Xiānɡ Gēn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菊科植物艾纳香,植物形态详"艾纳香"条。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艾纳香根

药材名称艾纳香根

拼音ài Nà Xiā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Balsamiferou Blumea

别名大风艾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balsamifera (L.)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原形态艾纳香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3m。茎粗壮,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髓部,节间长2-6cm,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25cm,宽8-10cm,先端短尖或锐,基部渐狭,具柄,柄两侧有3-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绵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10-15对;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略尖,无柄或有短柄,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全缘或具细锯及羽状齿裂。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药序;花序梗被黄色密柔毛;总苞钟形;总苞片约6层,外层长圆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层线形,内层长于外层4倍;花托蜂窝状。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2-4齿裂;两性花花冠檐部5齿裂,被短柔毛。瘦果圆柱形,具棱5条,被密柔毛;冠毛红褐色,糙毛状。花期几乎全年。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利水消肿。主风湿关节痛;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血瘀痛经;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崩疮药

    药材名称崩疮药拼音Bēnɡ Chuānɡ Yào别名山暗册、山崩砂、黄京木、山暗赤、黄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阴木、四大天王、山甜娘。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一点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点血药材名称一点血拼音Yì Diǎn Xuè来源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以根茎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

  • 六月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月青药材名称六月青别名汗斑草来源爵床科六月青Goldfussia psilostachy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Brem.,以茎、叶入药。生

  • 豌豆七根

    药材名称豌豆七根拼音Wān Dòu Qī Gēn别名白三七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菱叶红景天Rhodiolahenryi(Diels)S.H.Fu[SedumhenryiDiels]的根。拉丁植

  • 雀榕根

    《中药大辞典》:雀榕根药材名称雀榕根拼音Què Rónɡ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根。功能主治治乳痈,干根五钱,酒水煎服;另用鲜叶加冷饭捣烂外敷。摘录《中药大

  • 蚯疽草

    《中药大辞典》:蚯疽草药材名称蚯疽草拼音Qiū Jū Cǎo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菊科

  • 蜢臂兰

    药材名称蜢臂兰拼音Měnɡ Bì Lán别名鸡腿莲、过天涯、落山脚、山槟榔、上石虾、石壁风、老虎牙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半柱毛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a corneri Reichb.f

  • 小花酸藤子

    药材名称小花酸藤子拼音Xiǎo Huā Suān Ténɡ Zǐ别名当归藤、虎尾草、筛萁蔃来源紫金牛科信筒子属植物小花酸藤子Embelia parviflora Wall.,以根及老藤入药。

  • 红楠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乌樟、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以根皮及树皮入药。化学成分根含dl-N-降杏

  • 湖北海棠根

    药材名称湖北海棠根拼音Hú Běi Hǎi Tá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蔷微科植物湖北海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hupehensis (Pamp.)Rehd.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