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穿鞘花

穿鞘花

药材名称穿鞘花

拼音Chuān Qiào Huā

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

别名独竹草、纳闹红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et Rich) Hong [Forrestia hispide Less.et A.Rich.;F.chinensis N.E.Brow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穿鞘花 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粗壮,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叶互生;叶鞘长达4cm,密被褐黄色细长硬毛,口部有同类毛;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稀宽卵形,长15-27cm,宽3-6(-8)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带翅的柄,两面及近边缘处和叶下面主脉的下半部密被褐黄色细长硬毛。头状花序自叶鞘的近基部处穿鞘而出,无总花梗,通常有数十朵花,直径2-3cm;苞片长卵形,长约6mm,先端急尖,疏生睫毛;萼片3,分离,狭长圆形或长圆形,长8-12mm,先端风帽状,被毛;花白色,膜质,倒披针状长圆形,长约5mm,先端钝;雄蕊6,全育;花丝先端具含珠状长毛;子房长圆形,上部具数丛硬粗毛,花柱线形,约与子房等长。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7mm,上部被硬粗毛,先端具细小尖头。每室有2颗种子,灰白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坡林阴处或沟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治风湿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药材名称山芝麻拼音Shān Zhī Mɑ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杨栌耳

    《中药大辞典》:杨栌耳药材名称杨栌耳拼音Yánɡ Lú ěr别名杨庐耳(《政和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寄生于杨栌树上的木耳。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木耳"条

  • 慈竹叶

    《中药大辞典》:慈竹叶药材名称慈竹叶拼音Cí Zhú Yè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慈竹叶)。 全年可采。摘下嫩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慈竹

  • 高山露珠草

    药材名称高山露珠草拼音Gāo Shān Lù Zhū Cǎo别名就就草、蛆儿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高山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subsp.micra

  • 豆叶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叶参药材名称豆叶参别名川南报春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鄂西粗叶报春花Primula epilosa Craib,以根入药。7~9月采集,晒干。性味甘、辛,凉。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

  • 黄颔蛇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药材名称黄颔蛇拼音Huánɡ Hàn Shé别名黄喉蛇(《纲目》),黄长虫、慈鳗(《生物学通报》(3):1,1958)。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

  • 白榔皮

    药材名称白榔皮拼音Bái Lánɡ Pí别名色告白、榔皮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绒毛苹婆的树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

  • 水金凤茎叶

    药材名称水金凤茎叶拼音Shuǐ Jīn Fènɡ Jīnɡ Y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凤仙花科植物水金凤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金凤"条。性味性寒,味

  • 漏斗菜

    药材名称漏斗菜拼音Lòu Dǒu Cài别名血见愁(《东北药植志》)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花耧斗菜或尖萼耧斗菜的带根全草。6~7月间采收,晒干。原形态①小花耧

  • 水苦荬根

    药材名称水苦荬根拼音Shuǐ Kǔ Mǎi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根。原形态详"水苦荬"条。性味微苦辛,寒。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疬,以酒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