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香葇

石香葇

药材名称石香葇

拼音Shí Xiānɡ Róu

别名石苏(《开宝本草》),蚊子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石艾,独行千里(《陆川本草》),青香薷(《中药志》),五香草(《杭州药植志》),细叶香薷(《湖南药物志》),小香薷(《贵州植药调查》),广香薷、小叶香薷(《中药材品种论述》),野香薷、细叶七星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香薷、痧药草、山茵陈、土荆芥、野紫苏、香荠、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十香草(《广西中草药》),荠苎(《江西草药》)。

出处《四声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薷全草。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根部,晒干。

原形态香薷(《纲目》),又名:华荠苎

一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茎直立,方形,绿褐色或略带淡红色,被逆生长柔毛,多分枝。叶对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2~4毫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均密被白色细柔毛,并密布腺点。花轮生,海轮着生2朵,由数轮聚成头状或总状,通常顶生;每花具苞片1枚,苞片卵圆形,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圆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被短柔毛,边缘密生缘毛;花冠2唇形,淡紫色,上唇较短,先端凹缺,下唇3裂,两面裂片小而全缘,中间裂片大而具疏锯齿,花冠内外均光滑,仅于下唇中裂片内侧簇生长柔毛;雄蕊2,退化雄蕊2,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简内;子房2深裂,花柱自子房基部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4,圆形,藏于宿存花萼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路边、田边,山坡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湖南、湖北。此外,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全草,全体被毛,长约20~30厘米。茎细,上部方柱形,稍呈波状弯曲,有分枝;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节明显,节间长约3厘米;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叶对生,披针形,灰绿色至绿色,皱缩,易破碎,多无花序。气香,味辛凉而微有灼感。以苗矮,色青绿、叶多,枝嫩者为佳。

本品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作香薷使用,参见"香薷"条。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0.7%,香荆芥酚65%、香荆芥酚乙酸酯6%,尚有对-聚伞花素、α-侧柏烯、芳樟醇、龙脑、α-石竹烯等。

药理作用挥发油,性质稳定,有芳香气味。试管内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可以抑菌,且有杀菌作用;其杀菌力大大超过石炭酸及大叶桉的挥发油等;血清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香薷油在试管中对A型脑膜炎双球菌抗菌作用很强。0.1%挥发油混悬液喷喉,能在3天内控制流感。体外试验(鸡胚接种)对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灭活能力,灭活浓度在1:1000~1:2000之间;其水提取物的灭活浓度在1:200~1:400之间。香薷油50毫克皮下注射于幼兔,可出现某些毒性反应。

性味辛苦,温。

①《开宝本蕈》:"味辛香,温,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祛暑,活血,理气,化湿。治夏月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

①《开宝本草》:"主调中温胃,止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脐腹痛,肠鸣。"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蛇毒,散瘀定痛,化浊解暑。治毒蛇咬伤,跌打瘀痛,中暑发热,皮肤湿疹瘙痒,多发性疖肿。"

③《江西草药》:"祛暑理气。治小儿夏季热初期,中暑作呕。"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暑行气,解表,止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煎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防治感冒;荠苎薄荷陈皮各二钱,金银花茎叶四钱,葱白三个,煎水当茶饮。

②治中暑腹痛:荠苎一两,水煎服,红糖为引。

③治胃痛:荠苎、黄毛耳草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次二至三钱,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④治阴部湿疹:细叶香薷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⑤治蛇伤疖肿:野香薷鲜品,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预防流行性感冒

将石香蕾挥发油加工成含片,每片含挥发油1.5毫克左右,每天2~3次,每次2~3片;或以冷开水1000毫升加入石香蕾挥发油1毫升,振摇至乳浊状,使成1‰的混悬液,用于喷喉,每天2~3次(每次喷3下),连续2~3天。据观察,片剂含化与混悬液喷喉效果相似,在大面积用药后可控制流行或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②处理白喉和脑膜炎带菌者

用石香薷油含片,每日3次,每次2片,共享3天。各观察4例,均于1~2天转阴。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和咽部炎症,也有一定疗效。

③用于手术野皮肤消毒

先配制成0.5%露华荠苧挥发油乙醇溶液,在每100毫升中再加5%碱性复红酒精溶液0.1毫升,即成消毒液。手术前于手术野消毒1~2次,手术后于切口再行消毒1次。观察手术170例,其中包括脾切除,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疝修补、子宫切除、阑尾切除、剖腹探查、卵巢切除及男女绝育手术,除7例化脓性感染手术和1例因用2%浓度消毒致表皮剥脱外,切口均呈Ⅰ期愈合。应用后并无不良的全身反应,对局部虽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未发现有脱屑、红疹等不良现象,故适用于一般健康皮肤的消毒。对于敏感皮肤及粘膜,因有刺痛感,不宜采用

④治疗阴道霉菌

阴道冲洗后用阴道棉花塞蘸100~300%石香薷蒸馏液塞入阴道内,24小时取出,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或将蒸馏液稍稀释后作阴道灌洗。对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者,用稀释蒸馏液坐浴。共治疗28例,下次月经后复查痊愈26例。经2年多临床观察,疗效稳定,治愈率达90%以上。如改用油剂,效果更好。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龙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草药材名称龙舌草拼音Lónɡ Shé Cǎo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来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

  • 石蜡红

    药材名称石蜡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天竺葵来源牻牛苗儿科石蜡红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涩

  • 尖刀苦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刀苦马菜药材名称尖刀苦马菜别名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叉枝毛连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栾华

    《中药大辞典》:栾华药材名称栾华拼音Luán Huá出处《本经》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原形态栾树(《正字通》),又名:木栾(《梦溪笔谈》),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山茶叶、软

  • 丝瓜蒂

    《中药大辞典》:丝瓜蒂药材名称丝瓜蒂拼音Sī Guā Dì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夏、秋季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功能主治①《学圃杂

  • 白鱼

    《中药大辞典》:白鱼药材名称白鱼拼音Bái 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出处孟诜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原形态体侧扁,延长,头背面平

  • 荠薴

    药材名称荠薴拼音Qí Nínɡ英文名Largeserrate Mosla, Herb of Largeserrate Mosla别名臭苏、青白苏出处出自《唐本草》。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

  • 蘘荷子

    《中药大辞典》:蘘荷子药材名称蘘荷子拼音Xiānɡ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果实。功能主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 巴豆霜

    药材名称巴豆霜拼音Bā Dòu Shuānɡ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鉴别取本品约0.

  • 鸡排骨草

    药材名称鸡排骨草别名刺蕊草、牛虱麻、高脚流明草来源唇形科鸡排骨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贵州、广东。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