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短柱梅花草

短柱梅花草

药材名称短柱梅花草

拼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

出处始载于《植物研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柱梅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nassia brevistyla (Brieg. ) Hand.- Mazz.

原形态短柱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8-25cm。基生叶薄纸质,叶柄长达4cm;叶片卵形状心形,长1-2.5cm,宽1-2cm茎生叶1片,卵状心形,比基生叶稍小或稍大,基部心形,半抱茎,全缘。花单生茎顶,白色,两性;萼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多少与子房合生,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1-2cm,无流苏状细裂,先端浑圆或通常微凹;雄蕊5,与花瓣互生,退化雄蕊通常生于花瓣基部;药隔浅褐色,呈钻状,突出于花药之上,蕊间退化雄蕊由3浅裂过渡成不明显的凹凸;子房上位,心皮3,合生,侧膜胎座;花柱极短,先端3裂。蒴果。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陕西、湖北等地。

性状根茎块状,长约1.6cm,直径约6mm,表面褐色,有多数不定根。茎圆柱形,长3.5-32cm,直径1-2mm,深黄色或浅灰色。叶皱缩,深黄色或淡灰色,薄纸质。基生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心形,长1-2.5cm,宽0.8-2cm,叶柄长可达4cm;茎生叶1片,形似基生叶,较小,基部心形,半抱茎。花黄棕色,单生茎顶。气微,味甘。

性味苦;凉

归经入肺、胃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发热;内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内伤出血,清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棒子

    药材名称乌棒子拼音Wū Bànɡ Zi别名水黄杨木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

  • 猫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人参药材名称猫人参拼音Māo Rén Shēn别名猫气藤、沙梨藤、糯米饭藤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以根入药。夏秋

  • 羊肌藤

    药材名称羊肌藤拼音Yánɡ Jī Ténɡ别名老鼠吹箫、风藤草、鸡舌头叶来源清风藤科羊肌藤Sab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江西、云

  • 黑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药材名称黑参拼音Hēi Shēn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i Franch.、美观马

  • 钓兰

    药材名称钓兰拼音Diào Lán别名金边吊兰(《南宁市药物志》),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广西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

  • 同形鳞毛蕨

    药材名称同形鳞毛蕨拼音Tónɡ Xínɡ Lín Máo Jué英文名Uniform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

  • 地杨梅

    《中药大辞典》:地杨梅药材名称地杨梅拼音Dì Yánɡ Mé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

  • 鹿头肉

    《中药大辞典》:鹿头肉药材名称鹿头肉拼音Lù Tóu Rò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头上的肉。性味《千金·食治》:"平。

  • 山牵牛

    药材名称山牵牛拼音Shān Qiān Niú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巢腺山牵牛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adenophora W. W. Smi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萝卜防己

    药材名称萝卜防己别名土木香[云南思茅]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思茅马兜铃Aristolochia szemaoense C. Y. Wu, mss.,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