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滇地黄连

滇地黄连

药材名称滇地黄连

拼音Diān Dì Huánɡ Lián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花药、小花叶子矮陀陀、小野椒。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henryi Harm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滇黔地黄连 矮小灌木,高15-30cm。茎不分枝。奇数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连柄长5-7cm,被柔毛;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渐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1对最小,先端浑圆或钝,通常全缘;中部的较大,卵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4.5cm,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齿。总状花序腋生,通常具2-3花,有小苞片;花白色,长达3cm;花梗长0.5-2cm;被长柔毛;萼片5裂达基部,裂齿披针形,外被长柔毛;花瓣5,与雄蕊管合生,上部分离,雄蕊的花丝筒先端撕裂状,花药10;子房被长柔毛。蒴果扁球形,径5-8mm,被柔毛,基部有宿存萼。种子淡褐色,表面下凹。花期5-6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截疟。主感冒发热;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研末,每次1.5-3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不宜多服。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 《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忌豆类、荞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肋柱花

    药材名称肋柱花拼音Lèi Zhù Huā出处始载于《内蒙古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辐状肋柱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matogonium rota-tum(L.)Fries ex

  • 香胶木根皮

    药材名称香胶木根皮拼音Xiānɡ Jiāo Mù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假玉桂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cinnamomea Lindl.ex Planch.[C.phi

  • 檫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檫树药材名称檫树拼音Chá Shù别名枫荷桂[广东]、独脚樟、天鹅枫、梓木[江西]来源为樟科檫木属植物檫树Sassafras tzamu Hemsl. [Pse

  • 白叶花柴

    药材名称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

  • 爆仗竹

    药材名称爆仗竹拼音Bào Zhànɡ Zhú英文名Coralplant别名吉祥草、马鬃花、观音柳、花丁子、马骔花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

  • 漏篮子

    《中药大辞典》:漏篮子药材名称漏篮子拼音Lòu Lán Zi别名木鳖子(《雷公炮炙论》),虎掌(《日华子本草》),漏篮(《彰明附子记》)。出处《纲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

  • 地杨梅

    《中药大辞典》:地杨梅药材名称地杨梅拼音Dì Yánɡ Mé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

  • 石鲫

    《中药大辞典》:石鲫药材名称石鲫拼音Shí Jì别名华鲸(《鱼类分类学》),老母猪鱼、山鲫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华鳈的肉。原形态体稍侧扁,腹

  • 海南虎皮楠

    药材名称海南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海南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 Rosent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

  • 獭子树

    药材名称獭子树别名野吴芋、野莠子、山辣子、臭油林、米辣子、辣树、野辣子、野蜀萸、童子骨来源芸香科獭子树Euodia meliaefolia Benth.,以根、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四川、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