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泡泡草

泡泡草

《中药大辞典》:泡泡草

药材名称泡泡草

拼音Pào Pào Cǎo

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叶3~4个轮生,线形,长1~1.5厘米。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13~18)毫米,淡紫色或紫红色;花萼与叶柄等长,萼有毛,长6~9毫米。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径8~11毫米,有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沙丘上。分布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

性味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疮疖痈肿,乳腺炎,感冒,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品0.5~1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疮疖痈肿:鲜泡泡草一两。水煎服。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适量。煎水外洗。

③治瘰疬结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④治急慢性湿疹,婴儿湿疹:泡泡草、北五加皮甘草各一钱。研末,苦参籽馏油调涂,一日三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泡草

药材名称泡泡草

拼音Pào Pào Cǎo

英文名Franchet Groundcherry

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处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oxyphyll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7-12cm,全株呈白色。小叶3-4枚轮生,线形,长1-1.5cm。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cm,有毛。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8-11mm,被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辛;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咽喉痛;疮疖痈肿;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或研末调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火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绒草药材名称火绒草拼音Huǒ Rónɡ Cǎo别名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来源为菊科火绒草属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Will

  • 蚍子草

    药材名称蚍子草拼音Pí Zǐ Cǎo别名四川山蚂蝗、红土子草、路边青来源豆科蚍子草Desmodium szechuanense (Craib) A. K. Schindl.,以根皮入药。生境

  • 接骨树皮

    药材名称接骨树皮拼音Jiē Gǔ Shù Pí别名类梧桐、接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szemaoensis Pei.采收和储藏:茎皮春

  • 青杠膏

    《中药大辞典》:青杠膏药材名称青杠膏拼音Qīnɡ Gànɡ Gāo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

  • 麻鱼骨

    药材名称麻鱼骨拼音Má Yú Gǔ英文名cheilo-fish bon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

  • 杜鹃花根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药材名称杜鹃花根拼音Dù Juān Huā Gēn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

  • 结血蒿

    《中药大辞典》:结血蒿药材名称结血蒿拼音Jié Xuè Hāo别名普尔那(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莲蒿的全草。7~9月割取茎叶。切段,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两面刺

    药材名称两面刺拼音Liǎnɡ Miàn Cì别名白马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chlorolepis Perak ex Hand.-Mazz.采收和储

  • 杉木节

    《中药大辞典》:杉木节药材名称杉木节拼音Shā Mù Jié别名杉节(《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杉科植物杉枝干上的结节。功能主治治脚气,痞块,骨节疼痛,带下,跌扑血

  • 野油麻

    《中药大辞典》:野油麻药材名称野油麻拼音Yě Yóu Má别名地参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长圆叶水苏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具根状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