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椰子油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棕榈种植物椰子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

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

性状椰子油在热带地方为白色液体,在冷处则为牛油样的固体;有特殊气味,新鲜时气味芬芳。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

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功能主治治疥癣,冻疮。

①《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②《粤志》:"疗齿疾,冻疮。"

③《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英文名Coconut endosperm Oil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经加工而成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将果实有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榨取其油。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白色液体或脂样固体,具特异芳香气。相对密度0.8354,折光率1.4295,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Stigmastatrienol)4.5%,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Cerol)31.5%,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6%, β-谷甾醇58%。

鉴别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敛疮。主疮癣;湿疹;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1.《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2.《粤志》:疗齿疾,冻疮。

3.《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仙花

    药材名称海仙花拼音Hǎi Xiān Huā别名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出处本品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海仙花,生云南海边。紫茎独挺,繁花层缀,五瓣缺唇,娇红夺目。土人夏日持售于市,曰三

  • 海茄子

    药材名称海茄子拼音Hǎi Qié Zi别名野海椒来源茄科毛叶冬珊瑚Solanum capsicastrum Lin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消积,利膈,下

  • 麦冬

    《中国药典》:麦冬药材名称麦冬拼音Mài Dōnɡ英文名RADIX OPHIOPOGONIS别名麦门冬、沿阶草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陈冬菜卤汁

    药材名称陈冬菜卤汁拼音Chén Dōnɡ Cài Lǔ Zhī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盐腌冬菜的陈年卤汁。原形态参见"干冬菜"条。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肺火痰嗽,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

  • 三面刀

    药材名称三面刀拼音Sān Miàn Dāo别名金丝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帽辫七(《陕西草药》),开喉箭、茶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金龟草的根茎。秋季采

  • 鹅肉

    《中药大辞典》:鹅肉药材名称鹅肉拼音é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

  • 山香

    药材名称山香拼音Shān Xiānɡ别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来源唇形科山香属植物山香Hyptis suaveolens (L.)Poi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