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拔毒散

拔毒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来源锦葵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锦葵科植物拔毒散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英文名Herb of Szechwan Sida

别名王不留行、小尼马庄柯、巴掌叶、小拔毒、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小迷马桩、白背黄花稔、小黄药、迷马桩棵、小克麻、小路边站。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szechuensis Matsud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高约1m。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叶柄长5-10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较短于叶柄;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长2.5-5cm,宽近似,先端短尖至浑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3cm,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花梗长约1cm,密被星状粘毛,中部以上具节;萼杯状,长约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黄色,直径1-1.5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雄蕊往长约5mm,被长硬毛。果近圆球形,直径约6mm,分果爿8-9,疏被星状柔毛,具短芒。种子黑褐色,平滑,长2mm,种脐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坡灌丛、松林边、路旁和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下乳;活血;利湿;解毒。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小便淋涩;泄泻;痢疾;闭经;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3.《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沿阶草

    药材名称大叶沿阶草拼音Dà Yè Yán Jiē Cǎo别名八宝镇心丹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秋、冬采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5

  • 矮子常山

    药材名称矮子常山拼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

  • 番泻叶

    《中国药典》:番泻叶药材名称番泻叶拼音Fān Xiè Yè英文名FOLIUM SENNAE别名泻叶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

  • 刺槐花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药材名称刺槐花拼音Cì Huái Huā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

  • 铜骨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骨七药材名称铜骨七拼音Tónɡ Gǔ Qī别名海螺七、疔药、铜灯台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集

  • 狐四足

    《中药大辞典》:狐四足药材名称狐四足拼音Hú Sì Zú出处《纲目》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足。功能主治《纲目》:"治痔漏下血。"复方治痔漏反花泻血者:狐四

  • 金合欢

    药材名称金合欢拼音Jīn Hé Huān别名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来源豆科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L.)Willd.,以全株入药。生

  • 待宵草

    药材名称待宵草拼音Dài Xiāo Cǎo别名香待霄草、夜来香、月下香、月见草(《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夏、秋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发达

  • 皂荚

    《中药大辞典》:皂荚药材名称皂荚拼音Zào Jiá别名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荚(《千金方》),长皂荚(《本草图经》),悬刀(《外丹本草》),长皂角(《仁斋直指

  • 驴脂

    《中药大辞典》:驴脂药材名称驴脂拼音Lǘ Zhī别名驴膏(张文仲)。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脂肪。功能主治治咳嗽,疟疾,耳聋,疮疥。①盂诜:"生脂和生椒熟捣绵裹塞耳中,治积年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