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异木患

异木患

《中药大辞典》:异木患

药材名称异木患

拼音Yì Mù Huàn

别名大果

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无患子科植物异木患根、茎、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大灌木至小乔木,高2~4米,全株薄被柔毛。叶掌状3小叶,顶生小叶椭圆形或尖卵形,长4~9厘米,宽1.5~2.5厘米,两端尖,边缘有疏齿,侧生小叶较小,偏斜,有柄,有尖齿。总状花序腋生;花细小,黄白色,4数。果圆形,熟时不开裂。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疏林下、丘陵或灌丛中。分布广东。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通利关节,散瘀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叶:治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异木患

药材名称异木患

拼音Yì Mù Huàn

英文名Root of Green Allophyllus

别名大果

出处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异木患的根、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ophylus viridis Radl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异木患 灌木,高1-3m。小枝灰白色,被微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2-4.5cm或更长,被柔毛;小叶柄长5-8mm;叶片纸质,顶生的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很少卵形或阔卵形,长5-15cm,宽2.5-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的较小,披针状卵形或卵形,两侧稍不对称,基部钝,外侧阔楔形,边缘有小锯齿,干时上面黑褐色,仅背面侧脉的腋内有簇毛。花序总状,主轴不分枝,密花,近直立或斜升,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被柔毛,总花梗长1-1.5cm;花较小;苞片钻形,比花梗短;萼片无毛;花瓣阔楔形,长约1.5mm,鳞片深2裂,被须毛;花盘、花丝基部和子房均被柔毛。果近球形,直径6-7mm,红色。花期8-9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地区的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各地。

性味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眼

    药材名称龙眼拼音Lónɡ Yǎn别名桂圆来源见"龙眼肉"。性味甘、平温、无毒。归经入心、脾、胃。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

  • 金刚藤头

    《中药大辞典》:金刚藤头药材名称金刚藤头拼音Jīn Gānɡ Ténɡ Tóu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

  • 透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明草药材名称透明草别名小叶冷水花来源荨麻科透明草Pilea microphylla (L.) Lieb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淡、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痈疮肿痛,

  • 骆驼毛

    《中药大辞典》:骆驼毛药材名称骆驼毛拼音Luò Tuo Máo别名驼绒(《龚氏经验方》)出处《本经》性味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有毒。

  • 满天星

    《中药大辞典》:满天星药材名称满天星拼音Mǎn Tiān Xīn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原形态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

  • 岩椒草

    《中药大辞典》:岩椒草药材名称岩椒草拼音Yán Jiāo Cǎo别名臭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志》),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

  • 柳树寄生

    药材名称柳树寄生拼音Liǔ Shù Jì Shēnɡ别名柳寄生、杂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马桑寄生、火把果树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柳叶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 冲天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冲天果药材名称冲天果别名闹鱼藤、冲天子、毒鱼藤来源豆科冲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

  • 大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蒜药材名称大蒜拼音Dà Suàn别名蒜、蒜头来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以鳞茎入药。春、夏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具强

  • 三张叶

    《中药大辞典》: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跌打鼠(《文山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