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牛肝菌

小牛肝菌

药材名称小牛肝菌

拼音Xiǎo Niú Gān Jūn

别名空柄假牛肝菌、杂蘑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小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inus cavips (Opat.)Kalchbr[Boletus cavipos Opa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后,切掉菌柄基部的带泥沙部分,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中央微凸,后平展,径宽4-10cm。深黄色、红黄色或赤褐色,外被毛绒和鳞片,盖缘微内卷,多保留残缺不全的缘膜,手指压后呈污黄色。菌肉淡黄色,伤后不变色。菌管长3-5mm,下延,淡黄色、橄榄色,孔口多角形。柄柱形,长4-9cm,粗8-10mm,黄色。柄幼时有膜状环,后期脱落。柄中空。担孢子狭卵形至腹鼓形,两侧不对称,(7-10)μm×(3.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多见于针叶林下,尤多见于落叶松(Larix)林下。是外生菌根菌。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吉林、辽宁、安徽、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实体皱缩。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直径4-10cm,黄褐色或赤褐色,有绒毛和鳞片。菌肉淡黄色或污黄土色。管口多角形。菌柄近圆柱形,长4-9cm,直径约1cm,基部稍膨大,与菌盖色相似,具小鳞片,下部中空,菌环上位,常脱落,留下环痕。气微,味微酸。

2.显微鉴别 孢子长椭圆形,平滑,淡绿色,长7-10μm,直径3-4μm。囊状体无色,棒状,顶端圆钝或稍尖细,或弯曲,长40-50μm,直径6-8μm。

化学成分含小牛肝菌素(cavipetin)A、B、C、D、E。

药理作用从小牛肝菌中分离出的抗真菌二萜酯类化合物小牛肝菌素A-E用TLC生物检测法表明,对黄瓜枝孢的孢子形成有抑制作用。

性味微咸;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枫荷根

    《中药大辞典》:半枫荷根药材名称半枫荷根拼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翻白叶树,又名:异叶翼子木、半

  • 鹿茸

    《中国药典》:鹿茸药材名称鹿茸拼音Lù Rónɡ英文名CORNU CERVI PANTOTRICHUM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川白苞芹

    药材名称川白苞芹拼音Chuān Bái Bāo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var. sutchuensi

  • 青蒿

    《中国药典》:青蒿药材名称青蒿拼音Qīnɡ Hāo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 杂交景天

    药材名称杂交景天拼音Zá Jiāo Jǐnɡ Tiān别名景天。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杂交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hybridum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

  • 狼萁草

    药材名称狼萁草拼音Lánɡ Qí Cǎo别名芒萁、穿路萁、路萁子柴、筲萁子柴、鸡毛蕨、反蕨叶、蜈蚣草、冷猪窝、硬蕨萁、蕨叶草、铁郎鸡、篦子草、狼机柴、芦萁、芒、狼萁、蕨萁草、山芒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

  • 南川升麻

    药材名称南川升麻拼音Nán Chuān Shēnɡ Má别名小升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南川升麻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micifuga nanchuanensis Hsiao采收和储藏:

  • 月桂子

    《中药大辞典》:月桂子药材名称月桂子拼音Yuè Guì Zǐ别名月桂实(《国药的药理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实。原形态月桂(《本草拾遗》),又名:老利儿。常绿

  • 瓶耳小草

    药材名称瓶耳小草拼音Pínɡ ěr Xiǎo Cǎo英文名Herba Ophioglossi别名独叶一枝枪、矛盾草、蛇咬子来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