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含羞草根

含羞草根

《中药大辞典》:含羞草根

药材名称含羞草根

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从干燥的根中可提得生物碱、内酯性物质和黄酮甙。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灌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但祛痰作用不显着(酚红法)。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

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试验证明根煎剂并无舒张作用,对离体兔回肠则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抽提物1号(生物碱)作用也很显着,抽提物3号(黄酮甙)及4号(内酯性物质)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弱。

③抗菌作用

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但对肺炎双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总生物碱和根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病毒17型有抑制,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法)。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微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利湿通络,和胃,消积。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疼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

《云南中草药》:"利湿通络,明目,镇静。"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湿痛:含羞草根五钱,泡酒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经闭,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眼花:含羞草根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每日用含羞草鲜根2两(10两制),加水6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观察30例,一疗程近期控制11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4例;--个疗程近期控制18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患感冒者1例;三个疗程近期控制24例,显效3例,患感冒者3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含羞草根

药材名称含羞草根

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

英文名Sensitiveplat Root, Root of Sensitiveplant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mosa pud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含羞草披散半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m。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圆形,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直径约1cm;花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钟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先端有喙,有3-4节,每节有1颗种子,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节脱落。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山溪边、草丛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摁红蛋白(hemoglobin)和数种硒化合物,其中一种国亚硒酸盐(selenite)。

药理作用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灌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但祛痰作用不显着(酚红法)。

2.对平滑肌的作用: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试验证明根煎剂并无舒张作用,对离体兔回肠则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抽提物1号(生物碱)作用也很显着,抽提物3号(黄酮甙)及4号(内酯性物质)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弱。

3.抗菌作用: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但对肺炎双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总生物碱和根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病毒17型有抑制,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法)。

毒性小鼠服根煎剂200g/kg,活动减少,5只中1只腹泻,24小时内无死亡。服250g/kg,活动明显减少,腹泻,5只中2只死亡。麻醉猫静脉注射复方含羞草(经酒精沉淀处理后,每100ml含有含羞草根、红背叶根和茜草根分别为240、160和120g)8.3ml/kg,血压迅速下降,心跳明显减弱,5-10分钟后心脏停跳而死亡。正常兔静脉注射相同剂量,见活动轻度减低,血管扩张,未见其他异常。剂量增至11ml/kg,动物呈呼吸困难,心脏呈舒张期停止而死亡,死前轻度抽搐。正常狗每天灌服12ml/kg,共15天,则见活动减少,比较驯服,食欲下降,大便稀烂,个别狗呕吐,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性味味涩;微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利湿通络;和胃消积;明目镇静。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疼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云南中草药》:利湿通络,明目,镇静。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石芥菜

    药材名称石芥菜拼音Shí Jiè Cài别名龙骨七、石格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采收和储藏:

  • 斑杖

    药材名称斑杖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茎入药。秋冬采收,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 黄葛树

    药材名称黄葛树拼音Huánɡ Gě Shù别名大叶榕、马尾榕、雀树、黄桷树来源桑科榕属植物黄葛树Ficus lacor Ham.,以根、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随用随采。性味根:微

  • 地莓子

    《中药大辞典》:地莓子药材名称地莓子拼音Dì Méi Zǐ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的根。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原形态低矮半灌木状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药材名称棣棠花拼音Dì Tánɡ Huā别名蜂棠花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及花入药。夏季采花

  • 半边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莲药材名称半边莲拼音Bàn Biān Lián英文名HERBA LOBELIAE CHINENSIS别名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广东]、长虫草[河南

  • 硬皮马勃

    药材名称硬皮马勃拼音Yìnɡ Pí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大孢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多根硬皮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bovistaFr

  • 厚膜藻

    药材名称厚膜藻拼音Hòu Mó 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厚膜藻、拟厚膜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chymenia carnosa J.Ag.;Pachymeniopsis ellip

  • 毛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毛排钱草药材名称毛排钱草拼音Máo Pái Qián Cǎo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