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南蛇藤叶

南蛇藤叶

《中药大辞典》:南蛇藤叶

药材名称南蛇藤叶

拼音Nán Shé Ténɡ Yè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卫矛科植物蛇藤叶片

化学成分含5种黄酮甙: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8-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3,7-二鼠李糖甙。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志》:"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冲酒。外用:捣敷。

复方治蛇咬伤:鲜南蛇藤叶,捣烂,酌加雄黄、烧酒调匀,敷伤口周围。(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蛇藤叶

药材名称南蛇藤叶

拼音Nán Shé Té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Oriental Bittersweet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articul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蛇藤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揭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山柰酚-7-a-L-鼠李糖甙(kaempferol-7-a-L-rhamnoside),山奈酚-3,7-二-a-L-鼠李糖甙(kaempferol-3,7-a-L-rhamnoside),山奈酚-3-β-D-葡萄糖-7-a-L-鼠李糖甙(kaempferol-3-β-D-gluco-a-L-rhamnoside),槲皮素-3-β-D-葡萄糖-7-a-L-鼠李糖甙(quercetin 3-β-D-gluco-7-a-L-rhamnoside),槲皮素-3,7-二-a-L-鼠李糖甙(quercetin-3,7-a-L-rhamnoside)。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疮疡疖肿;疱疹;湿疹;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志》:治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阿魏侧耳

    药材名称阿魏侧耳拼音ā Wèi Cè ěr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储藏: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

  • 花鱼

    《中药大辞典》:花鱼药材名称花鱼拼音Huā Yú别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长约20余厘米。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

  • 石防风

    《中药大辞典》:石防风药材名称石防风拼音Shí Fánɡ Fēnɡ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 葫芦茶根

    《中药大辞典》:葫芦茶根药材名称葫芦茶根拼音Hú Lu Chá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葫芦茶的根。夏、秋采集。性味《贵州草药》:"性平,味微苦辛。"

  • 猪鬃刚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鬃刚药材名称猪鬃刚别名白背铁线蕨、铁丝草、碎叶猪鬃草来源蕨类铁线蕨科猪鬃刚Adiantum davidi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 牛齿

    《中药大辞典》:牛齿药材名称牛齿拼音Niú Chǐ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牙齿。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牛痫。"复方①治发背疮肿痛: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

  • 根辣

    药材名称根辣拼音Gēn Là别名大树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当娜(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树皮灰色,枝被毛,皮

  • 猫头

    药材名称猫头拼音Māo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头或头骨。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②《陆川本草》:"甘酸,微温。"功能主治治瘰疬

  • 红毛五加皮

    《中药大辞典》:红毛五加皮药材名称红毛五加皮拼音Hónɡ Máo Wǔ Jiā Pí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出

  • 短叶锦鸡儿

    药材名称短叶锦鸡儿别名猫儿刺来源豆科短叶锦鸡儿Caragana brevifolia Koma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