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华南皂荚

华南皂荚

药材名称华南皂荚

拼音Huá Nán Zào Jiá

英文名South China Honeylocust

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华南皂荚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ditsia fera(Lour.)Merr.[Mimosa fer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

原形态华南皂荚 乔木,高3-42m。小枝灰褐色,无毛。刺粗壮,长5-13cm,基部圆柱形,具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具槽;小叶5-9对,薄革质,菱状长圆形,长2-7(-12)cm,宽1.5-3(-5)cm,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两面无毛,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杂性,绿白色,排列为圆锥花序;萼片较花瓣稍短;花瓣通常5枚,长圆状椭圆形;雄蕊10;花丝基部有长柔毛。荚果近于无柄,扁平、革质,长13.5-26(-41)cm,宽2.5-3(-6.5)cm,黑棕色,有光泽,无毛。种子10-12颗,扁卵形,平滑,棕色,长8-11(-14)mm,宽5-6(-11)mm。花期4-5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株、果实含皂甙。有毒。还含蜡醇(Ceryl alcohol)。

性味苦;辛;温;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小虫止痒。主中风昏迷;口噤不语;疥疮;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0.5-1.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果实有杀虫、洗涤的功用。可用洗疥疮、杀虫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甲鱼头

    药材名称甲鱼头拼音Jiǎ Yú Tóu别名脚鱼头、团龟头、鳌头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带颈的头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至海南岛、陕

  • 大瓦韦膜叶星蕨

    药材名称大瓦韦膜叶星蕨拼音Dà Wǎ Wéi Mó Yè Xīnɡ Jué别名大风草、爬山姜、断骨粘、宝剑草、光石韦、大石韦、岩姜七、鸡足莲、大叶包针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以“大风草”

  • 圆叶茅膏菜

    药材名称圆叶茅膏菜拼音Yuán Yè Máo Gāo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Round-leaf Sundew, Round-leaved Sundew别名毛毡苔、捕虫草。出处始载于《

  • 土八角

    药材名称土八角拼音Tǔ Bā Jiǎo别名土大香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晒干。原形态①红茴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灰色,

  • 菟葵

    药材名称菟葵拼音Tú Kuí别名莃(《尔雅》),天葵(《本草图经》),棋盘菜(《植物名实图考》),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菟葵的茎叶。夏、秋采收。

  • 小百部

    《中药大辞典》:小百部药材名称小百部拼音Xiǎo Bǎi Bù别名门冬薯(《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块根。2~3月间,挖取生长2~3年的地下块根,洗净泥土

  • 甘蕉根

    药材名称甘蕉根拼音Gān Jiāo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茎。全年可采。化学成分根含酚类。性味甘涩,寒。①《别录》:"大寒。"②《唐本草》:"味甘,寒

  • 鸭脚黄连

    药材名称鸭脚黄连别名水八角、水黄连[贵州]、鸡脚莲来源毛茛科星果草属植物裂叶星果草Asteropyrum cavaleriei (Levl. et Vant.) Drumm. Et Hutch.,以根

  • 龙爪豆

    药材名称龙爪豆拼音Lónɡ Zhuǎ Dòu别名虎爪豆、猫爪豆、龙爪黎豆、狗爪豆来源豆科龙爪豆Stizolobium cochinchinense (Lour.) Tanget W

  • 苎花

    药材名称苎花拼音Zhù Huā别名苎麻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花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