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东紫堇

东紫堇

药材名称东紫堇

拼音Dōnɡ Zǐ Jǐn

英文名East Corydalis

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东紫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buschii Nakai[C.decumbens(non Pers.)Ko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东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无毛。地下茎细长。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具膜质鳞片2枚。叶3-4枚;叶柄细长,基部成鞘抱茎;叶片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狭披针形至宽条形,上面绿色,下面淡蓝色。总状花序项生,密集花6-12朵;苞片倒印形至椭圆形,先端有时全裂;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略短;花冠淡紫红色,外轮上辩先端凹陷,下瓣基部无突起;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串珠状。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

化学成分全草含皂甙,块下茎含多种生物碱:有空褐鳞碱(bulbocapnine)、原阿片碱、1-紫堇碱(1-corydaline)及 d-四氢巴马亭,即d-四氢掌叶防己碱。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温。在国外用于止痛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卷丝苦苣苔

    《中药大辞典》:卷丝苦苣苔药材名称卷丝苦苣苔拼音Juǎn Sī Kǔ Jù Tá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

  • 梅根

    《中药大辞典》:梅根药材名称梅根拼音Méi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①《别录》:"治风痹。"②《崔氏纂要方》:&q

  • 地菍根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 五香血藤

    《中药大辞典》:五香血藤药材名称五香血藤拼音Wǔ Xiānɡ Xuè Ténɡ别名大活血(《天目山药植志》),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血藤(《中草药资料》)。出处《贵州草药

  • 梅梗

    《中药大辞典》:梅梗药材名称梅梗拼音Méi Gě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功能主治《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

  • 半边风

    药材名称半边风拼音Bàn Biān Fēnɡ英文名Tsoong Pellionia别名老虎斑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蕈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ingia ch

  • 牡丹花

    《中药大辞典》:牡丹花药材名称牡丹花拼音Mǔ Dān Huā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化学成分花瓣含黄芪甙。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淡,无毒。"功能

  • 山佩兰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药材名称香石藤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 红花青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花青藤药材名称红花青藤别名毛青藤、三姐妹藤来源莲叶桐科(青藤科)红花青藤Illigera rhodantha Hanc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性味甘、辛、涩,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