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黄鳝藤

黄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鳝藤

药材名称黄鳝藤

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

别名儿茶

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以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痛经,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根1~2两,与鸡蛋、猪瘦肉水炖服;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鳝藤

药材名称黄鳝藤

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

别名熊柳藤、铳子藤、老鼠藤、皱皮草(《福建民间草药》),羊母锁(《中国药植图鉴》),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闽东本草》),勾儿茶(《福建中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花勾儿茶,又名:熊柳。

蔓性落叶灌木,高达1.5米。树皮黄绿色,略光滑,有黑色块状斑。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5.5厘米,宽0.5~1.7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白色,具7~12对侧脉;叶柄长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5~15厘米;花小,粉绿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于花盘内,但彼此分离,2室,花柱2深裂。核果卵圆形至铡卵形,基部为萼管所包围,初绿色,后变红色,最后为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缘。分布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陆川本草》:"寒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衄血,黄疸,风湿腰痛,经前腹痛,风毒流注,伤口红肿。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漂蛇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藤茎:利尿解毒。治湿热黄疸。"

③《陆川本草》:"清凉解毒,凉血,止血。治血热衄血,伤口红肿。"

④《中国药植图鉴》:"枝条与羊肉掺水、酒炖服,治骨结核,腰椎结核。"

⑤《广西药植名录》:"消肿,补血。治疮疥,风湿腰痛,经前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湿热黄疸:熊柳藤一至二两,玉柏金不换草)四至五钱。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风毒流注,恶疮寒热:熊柳全草(根、茎、叶合用)每次一至一两半(干者酌减)。水煎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鳝藤

药材名称黄鳝藤

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Manyflower Supplejack

别名紫罗花、蛇藤、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熊柳根、羊母锁、熊柳藤、镜子藤、老鼠藤、皱皮草、勾儿条、皱纱皮、消子紫、统子藤、黑龙串筋、黑观音、大叶勾儿茶、扁担果子、牛儿藤、皱皮纱。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黄鳝藤,产宁都。长茎,黑褐色,根纹斑驳,起粟,黄黑如鳝鱼形,故名。叶如薄荷,无锯齿而劲。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floribunda (Wall.)Brongn.[Zizyphus floribunda Wall.;Berchmia racemosa Sieb.et Zucc.;B.giraldiana.;B.floribunda (Wall.)Brongn.var.megalophyl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花勾儿茶蔓性落叶灌木,高达1.5m。树皮黄绿色,略光滑,有黑色块状斑。叶互生;叶柄长1-2cm;托叶狭披针形,宿存;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9(11)cm,宽2-5cm,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白色;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侧脉7-12对。花两性,多数,通常数个簇生排成顶生宽聚伞圆锥花序,或下部兼腋生聚伞总状花序,长5-15cm;花小,粉绿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于花盘内,但彼此分离,2室,花柱2深裂。核果圆柱状椭圆形,基部有盘状宿存花盘,初绿色,后变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至翌年4-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黄绿色,略光滑,有黑色小斑。叶互生,多卷曲,展平后呈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1-4cm,顶端尖,基本圆或近心形,全缘。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甘;涩;微温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疳积;肝炎;肝硬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1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湿热黄疸: 熊柳藤一至二两,玉柏(金不换草)四至五钱。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风毒流注,恶疮寒热: 熊柳全草(根、茎、叶合用)每次一至一两半(干者酌减)。水煎服。 (《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漂蛇毒。

2.《福建民间草药》:藤茎:利尿解毒。治湿热黄疸。

3.《陆川本草》:清凉解毒,凉血,止血。治血热衄血,伤口红肿。

4.《中国药植图鉴》:枝条与羊肉掺水、酒炖服,治骨结核,腰椎结核。

5.《广西药植名录》:消肿,补血。治疮疥,风湿腰痛,经前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冬瓜花

    药材名称水冬瓜花拼音Shuǐ Dōnɡ Guā Huā英文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v.别名接骨丹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torice

  • 狼牙委陵菜

    药材名称狼牙委陵菜拼音Lánɡ Yá Wěi Línɡ Cài别名地蜂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狼牙委陵菜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cryptotaeniae Maxim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

  • 绿段草

    药材名称绿段草拼音Lǜ Duàn Cǎo别名地胆、花花草、彩斑桑勒草、小花草、花叶叶出处绿段草原名地胆,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地胆产大厦岭(今江西、广东交界)。或呼为绿段草。高三寸许,叶

  • 漆树木心

    《中药大辞典》:漆树木心药材名称漆树木心拼音Qī Shù Mù Xīn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心材。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行气,镇痛。治心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

  • 白果树皮

    药材名称白果树皮拼音Bái Guǒ Shù Pí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

  • 水桐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桐木药材名称水桐木别名水同木、哈正榕来源桑科水桐木Ficus harlandii Bent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补气,润肺,活血,渗湿利尿

  • 黄皮根

    《中药大辞典》:黄皮根药材名称黄皮根拼音Huánɡ Pí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温。

  • 枇杷芋

    《中药大辞典》:枇杷芋药材名称枇杷芋拼音Pí Pá Yù别名枇杷玉(《陕西中草药》),千斤重(《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列当科植物丁座草的

  •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药材名称红豆拼音Hónɡ Dòu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乔木,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