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饥不欲食

饥不欲食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感觉饥饿而又不想进食。病在胃、肾。有因胃虚有热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加黄连;有因肾阴虚虚火乘胃者,宜六味丸肉桂五味子;亦有热病余热未尽者,亦知饥不食,脉多虚大,可用人参白虎汤(《张氏医通》卷九)。“针灸饥不欲食有二法,其一清胃,经云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冲,下至三里,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审守其腧,调其虚实是也;其二取肾,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若悬,若饥状,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证治准绳·杂病》)。

猜你喜欢

  • 脾咳

    病名。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动则咳剧者。《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用升麻汤。如脾胃积热者,用栀连二陈汤;脾虚痰湿者,用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

  • 劳宫

    经穴名。代号PC8。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位于掌心横纹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中指尖下是穴。一说“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

  • 痔疮

    病名。即痔的俗称。详该条。

  • 单缠喉风

    病名。指缠喉风之发于单侧者。详缠喉风条。

  • 睛明骨伤

    病名。即额骨眉弓部损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由跌打所致。轻者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剧,重则骨陷下。治宜按一般外伤和骨折处理。

  • 寸白蛇

    见《生物学通报》(3):1958。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巨胜子

    出《品汇精要》。《神农本草经》称为巨胜,即黑芝麻,详该条。

  • 气针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子(取头末,半生,半炒)半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煎汤送下。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刺痛拒按,六脉沉伏

  • 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 痢证汇参

    书名。10卷。清·吴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吴氏鉴于1768年疫痢流行,因误于调治而死者颇多,遂广选前人有关痢疾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分门别类编撰而成。卷1诸贤总论,并辑录《临证指南》中痢疾治案;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