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嗽

猜你喜欢

  • 培土

    即培补脾土。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增强或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参见健脾条。

  • 孙庆增

    【介绍】:见孙纵添条。

  • 乌龙双摆尾

    小儿推拿方法。即乌龙摆尾。见该条。

  • 拯阳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阳理劳汤,又名拯阳汤,救阳理痨汤。黄芪(酒炒)、人参各二钱,肉桂(去皮)七分,当归(酒炒)一钱五分,陈皮(去白)、白术(土炒)各一钱,甘草(酒炒)五分,五味子四分。加生姜

  • 大芸

    见《青海药材》。为肉苁蓉之药材名,详该条。

  • 吴士瑛

    【介绍】:清医家。字甫恬,号壶芦山人,又号子虚子。暨阳(今江苏江阴)人。自称医术传自喻嘉言之甥舒进贤,长于痢疾证治,撰有《痢疾明辨》(又作《折肱心悟痢疾明辨》,1857年)。治痢大旨宗仲景六经辨证,分

  • 纽痛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痛如纽结之状。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

  • 血络

    亦称络脉。指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灵枢·血络》:“刺血络而仆者,何也?……”张隐菴注:“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临床上常用作诊断和刺血治病。

  • 下髎

    经穴名。代号BL3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 睊(juān 涓)目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