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胎热、胎寒、胎黄、胎肥的总称。详各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见《中药材科技》(1):34,1979。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阳热过盛的病证,往往耗伤阴津。如气分热盛,治宜甘寒生津;胃肠热结,治宜急下存阴;营血热盛,治宜清营养阴,或兼凉血解毒。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谨防阴津的耗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介绍】:见吴正伦条。
①指胃的生理功能。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②泛指人体的精气。《脾胃论》卷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③指脾胃的功能在脉象的反映,即带和缓流利的脉象。《素问·玉
见《医学入门》。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系以迷信方法治病。参见祝由、十三科各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三。即井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