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青筋

青筋

推拿穴位名。又名阳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食指处。《小儿按摩经·六筋》:“青筋:乃纯阳属木,以应肝与胆,主温和,外通两目。”外热内寒者,掐之,以汗出为度。尚治目赤涩、多泪等。②证名。指人体体表部异常显露的青色筋脉。多由瘀血虫积或痧证等引起。《张氏医通·鼓胀》:“畜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不应,抵当丸水蛭樗鸡作丸,空服。”《症因脉治》卷四:“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治宜秘方万应丸等。《古今医鉴》卷六所述青筋症似痧证、乌痧,详各该条。本证可见于肝硬化、静脉曲张等疾病。

猜你喜欢

  • 赤松皮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松木皮,详该条。

  • 熊戏

    导引法,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最早见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庄子》:“熊经鸟伸。”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熊的摹仿动作,亦称熊经。《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但无动作

  • 金创瘈疭方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 官桂

    出《本草图经》。为肉桂之药材名,详该条。

  • 隔盐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用炒过的细净食盐填至略高于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如患者脐孔不是凹形者,可用湿面条围敷脐周,中纳食盐施灸),具有回阳固脱,温补下元的作用。适用于中风脱症,虚寒腹痛,霍乱(非真

  • 惊水

    病证名。即惊风后引起的水肿。《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六:“惊水者,前后重叠受惊,致令心火燥盛,饮水过多,停积于脾,其候四肢肿,身上热,若其脉大者生,小者死。”治宜健脾利水。用五苓散合五皮饮。

  • 阳复

    阳气来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 喘痰

    痰证之一。指喘而有痰者。虚喘、实喘皆可见此症。《不居集》卷十七:“喘痰:虚喘者,气乏身凉,痰冷如冰;实者,气胀胸满,身热便硬,喘动有痰而有声。”方用定喘汤加减。参见喘证有关条。本症可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

  • 趼(jiǎn 简)子

    病名。又称茧子。即胼胝。包括脚垫、趾垫、“疔”三类。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不同,分为月牙垫、轮垫、后垫等多种。趾垫亦分为顶趾、盖趾、夹趾、对趾等名目。疔则有垫疔和单纯性干疔之分,名称颇多,如顶趾疔、盖

  • 苦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