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3年。本书收录民间验方,分为头风、面皱、肺痈等40余类,约100余方。选方大多简便实用。末附王氏所撰《潜斋医话》。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眼、耳、口、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参见七窍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脐带。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冷、足冷、气冷、唇冷、面冷。为初生儿全身阳气衰竭的危象。
经穴名。代号KI1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合(水)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凹陷处,曲膝取穴。布有股内侧皮神经,并有膝上内侧动、静脉通过。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萎,崩漏,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肺形草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