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锯锯藤

锯锯藤

《中药大辞典》:锯锯藤

药材名称锯锯藤

拼音Jù Jù Ténɡ

别名猪殃殃,桑恣噶尔布(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茜草科植物锯锯藤全草。6~8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偃卧或稍斜举。根为多数须根。茎4棱,具分枝,棱上有倒刺。叶4~8片轮生,膜质,无柄,长圆形,先端钝圆,具针状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聚伞花序腋生,花小,花瓣4,淡绿色。

生境分部生于田野、林旁、路边。分布西藏。

性味性平,味甘辛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止血。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阑尾炎,尿血:锯锯藤三至五钱。煎汤服。

②治扭伤肿痛及脓性甲沟炎:鲜锯锯藤捣烂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锯锯藤

药材名称锯锯藤

拼音Jù Jù Ténɡ

别名猪殃殃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锯锯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ium spurium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锯锯藤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须很多数。茎恒伏或稍斜举,具4棱,有分伎,棱上有倒刺。叶4-8片轮生;无柄;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具针状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膜质。聚伞花序腋生;花小;花瓣4,淡绿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林旁、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车叶草甙(as-peru1oside),水晶兰甙(monotropein),桃叶珊瑚甙(aucubin)。

性味甘;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血通淋。主淋证;尿血;阑尾炎;甲沟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向日葵子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子药材名称向日葵子拼音Xiànɡ Rì Kuí Zǐ别名天葵子(《国药的药理学》),葵子(《中国药植图鉴》)。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

  • 三品一枝花

    药材名称三品一枝花拼音Sān Pǐn Yì Zhī Huā别名米洋森、地沙来源为水玉簪科水玉簪属植物三品一枝花Burmannia coelestis D. Do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除去茎

  • 水曲柳

    药材名称水曲柳拼音Shuǐ Qǔ Liǔ出处始载于《东北木本植物图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水曲柳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采收和储藏:秋季

  • 维特他

    药材名称维特他拼音Wéi Tè Tā英文名Herb of Elongated Screwtree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山芝麻。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长叶山芝麻的全株。拉丁植物

  • 打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打火草药材名称打火草拼音Dǎ Huǒ Cǎo别名香青、清明草来源菊科打火草Anaphalis nepalensis (Speng.)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

  • 茜草藤

    药材名称茜草藤拼音Qiàn Cǎo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茜草,多年

  • 布渣叶

    药材名称布渣叶拼音Bù Zhā Yè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来源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Microcos paniculata.的叶。夏秋采叶,

  • 枇杷叶露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露药材名称枇杷叶露拼音Pí Pá Yè Lù别名枇杷露(《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性味①《生草药

  • 广西过路黄

    药材名称广西过路黄拼音Guǎnɡ Xī Guò Lù Huánɡ别名斗笠花、笠麻花、斑筒花、虎头黄、五莲花、时花草、四叶一枝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广西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

  • 斑鸠

    《中药大辞典》:斑鸠药材名称斑鸠拼音Bān Jiū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原形态山斑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