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即猪肾,详该条。
脚气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由风湿毒气,搏于肾经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夫脚气肿满者,由风毒气搏于肾经。肾主于水,今为邪所搏,则经络壅涩,不能宣通水液,……致水气壅溢腑脏,浸渍皮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古病名。属怔忡之类。掣,牵引。以心悸掣动为主症,故名。多因心气虚寒,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少气,咳呛或便泄。《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见证治准绳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介绍】:见胡宪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