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过坛龙

过坛龙

《中药大辞典》:过坛龙

药材名称过坛龙

拼音Guò Tán Lónɡ

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广西药植图志》),乌脚枪(《陆川本草》),螺靥蕨(《南宁市药物志》),铁脚路箕(《江西民间草药》),铁鲁基、乌蝇翼、小熊胆(《岭南草药志》),鸡爪莲(《湖南药物志》),乌脚路基、铁笊篱(《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狼萁、双甲草、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全草根茎。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被狭披针形、渐尖的鳞片。叶柄簇生,坚韧,深褐色至紫黑色,光亮,基部具鳞片,上部裸净,长10~25厘米;叶革质,两面均裸净,呈不整齐的阔卵形,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为2回或3回不对称的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钝头;小羽片斜方状椭圆形至扇形,交错互生于叶轴两侧,长1厘米,宽1.5厘米,具被毛的短柄,上缘及外缘圆形,且有细微锯齿,下缘成直角形,略呈覆瓦状排列于叶轴上,也有疏生的;叶脉不明显,扇形;叶轴黑褐色,光亮,上面有红棕色短刚毛。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小羽片的上缘或外缘的叶脉顶端,通常连接;子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由叶缘锯齿反折所成。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性味苦辛,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

②《陆川本草》:"辛涩,微凉。"

③《岭南草药志》:"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瘀,散肿。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②《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草。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③《广西药植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⑤《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滞,舒筋活络定痛。"

⑥《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①治痢疾:过坛龙全草一两,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红白痢疾:过坛龙、风尾蕨各二两。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风尾蕨量,红多则反之。(《广西药植图志》)

③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砂淋:过坛龙二至三两。银器同煲水服。(《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一两,加冰糖,水煎服,连服三剂。(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二两。加入瘦肉或猪脚煮服。(《岭南草药志》)

⑧治瘰疬:过坛龙根二两,墨鱼二两。加水同炖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⑩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广西药植图志》)

⑿治头面疔疮:过坛龙根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梁酒搽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牙痛:鲜过坛龙约三两。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过坛龙4两(干者2两),加红糖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儿童用量减半。服至症状消失为止。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一般症状平均3天改善,黄疸消退平均4.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治疗小儿无黄疸型肝炎6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3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5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5天,黄疸消退平均12.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压痛消失、肝大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30天。治疗成人无黄疸型肝炎40例,治疗后仅20例一般症状有所改善(平均6天),肝肿大均无改变,肝功能5例恢复正常,10例进步,但不稳定。实践证明,过坛龙用于急性肝炎早期,疗效较高;而对慢性肝炎则无明显效果。对无黄疸型肝炎虽有疗效但不理想。副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例出现恶心、胃口减弱,及头昏、胸闷等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过坛龙

药材名称过坛龙

拼音Guò Tán Lónɡ

英文名Flabelate Maiden-hair Herb, Herb or Rhizome of Flabelate Maiden-hair

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铁线蕨、黑骨芒箕、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乌脚枪、螺靥蕨、铁脚路箕、铁鲁基、乌蝇翼、小熊胆、鸡爪莲、乌脚路基、铁笊篱、铁脚狼萁、双甲草、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铁脚路萁、黑骨芒萁、旱猪毛七、黑骨头、铁丝分筋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flabellulatum L.[A.fuscum Retz.;A.amoenum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50cm。根茎短而直立,被狭披针形、渐尖的鳞片。叶柄簇生,坚韧,深褐色至紫黑色,光亮,基部具鳞片,上部裸净,长10-25cm;叶革质,两面均裸净,呈不整齐的阔卵形,长约20cm,宽约15cm,为2回或3回不对称的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线状披针形,长10-15cm,宽约2cm,顶端钝头;小羽片斜方状椭圆形至扇形,交错互生于叶轴两侧,长1cm,宽1.5cm,具被毛的短柄,上缘及外缘圆形,且有细微锯齿,下缘成直角形,略呈覆瓦状排列于叶轴上,也有疏生的;叶脉不明显,扇形;叶轴黑褐色,光亮,上面有红棕色短刚毛。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小羽片的上缘或外缘的叶脉顶端,通常连接;子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由叶缘锯齿反折所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200m的疏林下、山坡路旁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海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药理作用抗菌,止血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流感发热;泄泻痢疾;黄疸;石淋;痈肿;瘰疬;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疮破不可擦。

复方1.治痢疾方(江西《草药手册》)。2.治红白痢疾方(《广西药植图志》)。3.治湿热黄疸方(《江西民间草药》)。4.治砂淋方(《广西药植图志》)。5.治肺热咳嗽,带下方(江西《草药手册》)。6.治小儿高热惊搐方(《江西民间草药》)。7.治吐血方(《岭南草药志》)。8.治瘰疬方(《江西民间草药验方》)。9.续筋驳骨方(《广西药植图志》)。10.治烫火伤方(《江西民间草药验方》)。11.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方(《广西药植图志》)。12.治头面疔疮方(《江西民间草药》)。13.治阴囊红肿方(江西《草药手册》)。14.治牙痛方(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2.《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单。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3.《广西药植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4.《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5.《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滞,舒筋活络定痛。

6.《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羊血

    《中药大辞典》:羊血药材名称羊血拼音Yánɡ Xu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主要成分(除含水约4/5外)

  • 橄榄露

    《中药大辞典》:橄榄露药材名称橄榄露拼音Gǎn Lǎn Lù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的蒸馏液。功能主治清肺,利咽喉,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咳嗽痰中带血,泻痢,烦渴,酒毒及

  • 荠菜子

    《中药大辞典》:荠菜子药材名称荠菜子拼音Jì Cài Zǐ别名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粽子(《东北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来

  • 刺芋

    药材名称刺芋拼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状

  • 腐沫

    药材名称腐沫拼音Fǔ Mò出处《纲目拾遗》来源即豆腐泔水上所集结之浮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鹅掌癣生手掌及足掌,层层剥皮,血肉外露。此沫热洗。"摘录《中药大辞典》

  • 蓬莪术

    药材名称蓬莪术拼音Pénɡ é Shù别名蓬莪茂(《药性论》),蒁药(《唐本草》),蓬莪蒁(《日华子本草》),广茂(《珍珠囊》),蓬术(《普济方》),莪蒁(《本草备要》)

  • 岩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陀药材名称岩陀拼音Yán Tuó别名毛青红、九叶岩陀、毛七、毛头三七、血三七[云南]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西南鬼灯檠Rodgersia sambucifol

  • 白鸡屎藤

    《中药大辞典》:白鸡屎藤药材名称白鸡屎藤拼音Bái Jī Shǐ Ténɡ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植物名实图考》)。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鸡屎藤的根或全草。全

  • 蚂蚁

    药材名称蚂蚁拼音Má Yǐ别名蚁、玄驹、昆蜉、马蚁来源药材基源:为蚁科动物丝光褐林蚁及拟黑多翅蚁等多种无毒蚂蚁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Formica fusca Linnaeus2.Polyr

  • 轮叶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轮叶棘豆药材名称轮叶棘豆拼音Lún Yè Jí Dòu别名打夏来源豆科棘豆属植物轮叶棘豆Oxytropis chiliophylla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