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即脂瘕。详该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孕后因气虚、血虚、肾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腰腹痛坠,甚至阴道不时下血,以致流产。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病证名。又名夹惊吐、惊膈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逆早晚发热,睡卧不安者,此惊吐也。心热则生惊,故睡卧不安,而神不宁也。心神不宁,则气血逆乱而吐也。”临床表现多伴有呕吐清水稀涎,面色青白,精神倦怠
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挛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虚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