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贺岳

贺岳

【介绍】:

明代医生。字汝瞻。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因母病购买了许多医书研读,并与各方名医讨论,遂精通医术。著有《医经大旨》(存),《药性准绳》、《明医会要》、《诊脉家宝》等书,多佚。

猜你喜欢

  • 纳支补泻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

  • 人苋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 羊筋痧

    痧证之一。指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 胃禁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以清胃解毒为主,

  • 卒脑风证

    证名。指内、外障之有太阳穴部剧痛表现者。《证治准绳·杂病》:“太阳内如槌似钻一团而痛也。若痛及目珠,珠外有赤脉纵贯及瘀滞者,必有外之恶证来矣;若珠不赤痛,只自觉视如云遮雾障,渐渐昏眇者,内证(内障)成

  • 阳盛

    阳热炽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 阴关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扶,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赫,见该条。

  • 瘣疰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他痛,忽被鬼邪所击,当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疰也。”可选用犀角散

  • 上气不足

    证名。指五脏六腑上升于头部的精气不足。《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聋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金匮要略心典

    书名。简称《金匮心典》,3卷。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其典要,故书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通达。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