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法

补法

八法之一。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根据病情缓急和虚弱程度,又分为峻补缓补。《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目妄见

    证名。为患者自觉目视有各种异常所见者。出《灵枢·癫狂》。①指眼外观正常,而自视有各种异常改变者,为多种眼疾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亦无外症,然无中生有,如游丝、结发、飞蝇

  • 楝皮

    出《斗门方》。为苦楝皮之简称,详该条。

  • 外科辑要

    书名。4卷。清·邵澍辑于1829年。本书以辑录外科治疗方剂为主,不按病名分类,只记各方的适应症,缺乏论述和发挥。

  • 饮食内伤痢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积痢。详该条。

  • 台乌药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乌药之处方名,详乌药条。

  • 舍脉从证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

  • 少阳之体

    小儿体质特点之一。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医话·小儿痉病治法》。少阳,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与稚阳之义略同。参见稚阳稚阴、稚阳之体条。

  • 白调羹

    见《闽东本草》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天火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

  • 初生不乳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婴儿出生12小时后,不能吮乳。原因颇多,由于元气不充,脾胃虚寒或秽热郁积者为常见。其症息弱声低,无力吮乳者,宜培补元气,先进独参汤,继进四君子汤;面自肢冷,曲背啼哭而不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