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蛤蚧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素有胃气虚弱,产后饮食不节,重伤脾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胃脘部痞满不舒。治宜健脾益气,消食行滞。方用导功散。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血风藤之别名。
指眼、耳、口、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参见七窍条。
见鬼臾区条。
病名。帝中即悬雍垂。《重楼玉钥》卷上:“初起(悬雍垂)红肿作痛,生痰不能饮食,日久渐长大出来,甚有长出寸许,拦腰烂去半截,或帝中全行烂去者。”即帝钟风。见该条。
即葶苈大枣泻肺汤,见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养中。东嘉(今四川境内)人。撰《续易简方脉论》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