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药方名称芍药甘草汤

别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芍药12克甘草12克

药理作用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备注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清中丸

    药方名称清中丸处方宣连(不拘多少,锉,用好酒浸过一指许,约一伏时滤出,焙干)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温开水送下30~50丸。不拘时候。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猎虫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猎虫丸药方名称猎虫丸处方芜荑雷丸桃仁干漆(炒烟尽)雄黄(微炒)铴灰 皂角(烧烟尽)槟榔使君子各等分轻粉减半 细榧肉加倍制法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虫积胀痛黄瘦。用法用量

  • 调元生脉散

    《幼幼集成》卷二:调元生脉散药方名称调元生脉散处方人参3克 炙黄耆6克 大杭冬3克 北五味0.6克 炙甘草3克生姜3片 红枣3枚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主伤暑经治,身热退后,气阴两亏者。用法用量水煎,

  • 川楝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楝散药方名称川楝散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纸(炒)、茴香(炒),各四两;干姜(炮)一两,葫芦巴(酒浸.炒)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炮制上为细末。

  • 乌蛇浸酒方

    药方名称乌蛇浸酒方处方乌蛇(六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防风(去芦.二两) 桂心(二两) 白蒺藜(炒.去刺.二两)五加皮(二两) 熟干地黄(四两)天麻(三两)牛膝(去苗.三两)枳壳(去穰.麸炒微黄.三

  • 加味半夏汤

    药方名称加味半夏汤处方法半夏12克,秫米(高梁米)30克,夏枯草10克,干百合30克,紫苏叶10克。功能主治引阳入阴,交通阴阳。主阳不入阴,阴阳失调。(神经衰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

  • 黄耆姜苓汤

    药方名称黄耆姜苓汤处方黄耆3钱,人参3钱,茯苓3钱,半夏3钱,生姜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血虚中风,右半偏枯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耆、生姜可用1-2两。摘录《医学金针

  • 交感地黄煎丸

    药方名称交感地黄煎丸别名交感地黄丸处方生地黄(洗净,研,以市裂汁留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各至干,堪为末为度)2斤,生姜(净洗,研烂,以布裂汁留滓)2斤,延胡索(拌糯米,炒赤,去米)1

  • 七宝丸

    药方名称七宝丸处方丹砂、牛黄、水银、龙脑、腻粉、麝香,并研细,各一分。金箔,大者二十一片,与药末同研。炮制上再同研,令水银星盏,用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中风,不计缓急,涎潮冒闷不知人。用法

  • 抵金丹

    《鲁府禁方》卷四:抵金丹药方名称抵金丹处方蚕沙4两,绿豆粉(炒黄)4两,枯矾2两4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跌扑伤损,闪扭骨窍。用法用量酽醋调敷患处,厚纸贴之,绢布缚绑之,换敷3-4次。注意宜常饮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