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粱厚味

膏粱厚味

肥腻浓厚的食物。长期多食,不但损伤脾胃,还会发生痰热和疮疡等病证。

猜你喜欢

  • 孙脉

    即孙络。《素问·调经论》:“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见孙络条。

  • 曲焕章

    【生卒】:1878~1938【介绍】:云南江川人。彝族。少时从草药医姚连钧学习,随师遍涉江湖,行医施药,耳濡目染,渐明医道,曾研制成伤科“白药”,疗效甚佳。1925年改名百宝丹,行销日广,为军阀敲榨威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同气

    六淫之气中于人,与人体的六经之气相合者为同气,如风入厥阴、寒入太阳等;不与六经之气相合者为客气。《素问·标本病传论》:“人有客气有同气。”

  • 俞东扶

    【介绍】:见俞震条。

  • 厥聋

    病名。《仁斋直指方》:“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为厥聋。”或兼有眩晕之证。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参见暴厥而聋。

  • 灯火疗法

    即焠法。详该条。

  • 太医院译史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 酸浆水

    见《本经逢原》。即浆水,详该条。

  • 桃子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