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龈宣,牙断宣露。症见齿龈先肿,继而龈肉日渐萎缩,终致牙根宣露,或齿缝出血或溢脓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此证牙齿缝中出血。上牙属脾,下牙属胃。”《医宗金鉴》卷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治疗参见血崩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三。即三才封髓丹第一方,见三才封髓丹条。
病名。指伤寒见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身热面赤,足冷脉沉,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此为阴利寒证,俗呼漏底伤寒,医用四逆加人参、茯苓、白术、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灯心、升麻。”《重
见《中药临床应用》。为黑大豆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病证名。《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酒恶寒,因饮酒太过,热郁在内,不得宣越而恶寒者,症兼口渴昏眩。”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